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
孩子出国,超过九成的家长表示担忧 ——“小留学生”预备家庭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不会在国内参加高考,而是选择出国读高中或者预科/语言学校。
-
孙云晓: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在国际化教育环境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道德习惯对于孩子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
为什么孩子不想跟大人一起玩?
在游戏的王国里,孩子悠游自在,很多成年人却感觉自家像个局外人。我们都曾经在那个国度里快乐生活过,但现在似乎全忘光了。所以,我们在我们的世界里,孩子在他们的世界里,虽然天天见面,但是却缺少真正的沟通。
-
不想同意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要先说好,再说不
孩子经常会向家长们提出一些要求,让家长们颇感为难,如买路边的小摊食物吃、多看一会电视再去写作业、晚一些时候再睡觉等等。这样的要求多了,甚至让家长恼火,经常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难免有损亲密关系。
-
珍惜孩子的时间
孩子们总是被父母念叨拖拉磨蹭,但遇到喜欢的事,这些“慢性子”们似乎又比谁都积极。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时间管理事实上是自律的一部分,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父母言传身教的过程。
-
父母的野蛮教育与孩子的顽强生长
虽然,孩子的生长力量非常顽强:即使父母的行为不恰当,也未必会导致孩子不可救药的结局——比如第一个孩子压抑不住的浓浓好奇心,第二个孩子应对母亲的淡定态度。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做孩子的陪伴者,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那么不但可以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更可以发展孩子的经验与认知。杜威说:“儿童天赋具有的、未曾受到损坏的态度,具有热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喜好实验性的探索等特点,同科学的思维态度是十分相近的。”所以,即使是父母出于最实用的考虑,比如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学校功课,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
-
毕淑敏:别再让你的孩子"装"了
当你企图在两个不同的自我之间游走时,你在生活中的形象就变得复杂混乱,你面临的形势也更加琢磨不透,甚至你的身体也无所适从了。
-
情绪管理,每位父母都躲不过的课题
我们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
-
陈丹青:父母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克服自己的“家长欲”
我要对家长说的只有一句话,13岁以前的小孩,在绘画上或任何文艺兴趣不要多说他,他要做就让他做,少啰嗦。
-
也许,正是你让孩子失去了热情和动力
纽约时报的育儿博客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描写了众多孩子面临的充满“热情”,实则相当沉闷的童年生活。
-
饭桌上的中国孩子、美国孩子和韩国孩子
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
-
别让孩子迷失在父母的“完美计划”中
我们似乎已经逐渐习惯,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制定看似最完美的计划。然而,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迷失在家长的完美计划中。
-
你对孩子是“合作”or“控制”
控制只会带给孩子压力和负担,管教不应该是一种负担,既不应该使得父母觉得管孩子太累了,也不应该使得孩子觉得被管是一种折磨。
-
放孩子们到宽敞明亮的地方去
父母们普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期望的同时又无形地给孩子罩上了压力的笼子。我们完全可以打开笼子,把孩子释放出来,让他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觅食。
-
孩子是否快乐,你未必看得出来
在我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我就开始教他们学着分辨自己的情绪,所以对我们来说,关于情绪健康的讨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
父母怎能“当面纵容”孩子不完成作业?
父母不可“当面纵容”孩子不完成作业,而要鼓励孩子积极完成各项作业,有意见可以直接向学校教师提出,这才是明智之举。
-
我们欠孩子一堂爱情课
从孩子小时候,就潜移默化地将一些健康的爱情观分享给他们,却可以尽量减少孩子将来遭受“低爱情商”导致的挫折。
-
亲子关系危机的根源何在?
亲子关系危机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其发生的“因”,即根源。不同的家庭,亲子关系发生危机的根源也不同。那么都是什么样的家庭,亲子关系容易出现问题和危机呢?
-
违背天性的纪律不是好纪律
当地时间8月4日晚,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讲述了5名中国教师按照纯中国式的教学方式,教英国学生学习数学、科学、体育等课程。舆论普遍关注,片中的中国教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英国学生也颇有怨言。我们更多思考的是,中国的教育是不是足够“坚强”?中国孩子的成长需要怎样的教育?
-
费南德兹:沟通是一切亲子关系的核心
遇到教育难题,不要坐等答案,要去找问题根源,用多种途径去尝试寻求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