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摘要:
疫情的突然爆发和严重后果让一些人开始质疑全球化对自己的国家和个人的好处,形成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需要跨文化互动吗?
随处可见外国人的形象,或者遇到外国人;食物和生活用品包装上可能印着外国文字;家庭和校园中随时可能听到英语儿歌;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从电视上看到发音和长相与自己不一样的外国人……种种现象似乎都在回答着上面的问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跨文化互动。
既然知道了跨文化互动的重要性,那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家庭条件的人一起学习、工作,达成共同的目标?答案是尊重、倾听和表达。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全球胜任力的第三个维度: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互动。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全球胜任力的第一个维度:认识和探索世界以及全球胜任力的第二个维度: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视角和世界观,有兴趣的可以点击蓝字查看。)
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互动在全球胜任力测评维度里有以下三点含义:
1. 与不同文化背景者互动时,能够了解文化规范、互动方式和跨文化背景的正式程度,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沟通方式。
2. 愿意了解他人,努力包容边缘群体。
3. 能够跨越分歧,以开放、得体、有效的方式与他人互动。
如何理解这个维度的三点含义并培养孩子开放、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互动能力?我们一起看看“用英语讲故事”和“跨国合作的学生”两个小故事。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文文同学参加了 2020 年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为比赛做准备的过程中,她从网上收集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材料,发现关于中国文化的中文介绍很多,但英文介绍却很少。
于是,她开始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拿古诗来说,由于它本身蕴含了历史背景,加上中英语言表达习惯上的不同,要把短小精干的诗句用同样简单的英语表达出来,同时又不失韵味,绝非易事。于是,她又去了解外国的诗歌,发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也暗含不同价值观的传达,她更感受到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重大意义,并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最后以西湖为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英文稿子的写作,呈现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为了实现交流,精通至少一门外语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新技术,也是 21 世纪思想交流中的重要技能之一。在文文同学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也暗含不同价值观的传达,深刻理解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重大意义时,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互动。
跨国合作的学生
乔和艾与来自另一国家的学生迈克在合作一个学校项目。为开展头脑风暴,他们安排了一次网络平台视频讨论,但在约定的见面时间,迈克并未上线。几小时后,同学们终于在网络平台上取得联系。
乔抱怨说,首次见面就不守时并非良好的开端。网络另一端的迈克始终保持沉默,未做任何解释,于是乔很生气。
此时,艾成功地缓和了矛盾,表现出全球胜任力。她知道,在有些文化中,当察觉到愤怒情绪时,沉默被用作一种应对策略,而未必表示承认过错或无动于衷。她同时意识到,有些人不会直陈原委,以防产生分歧,伤害对方情感,破坏双方关系。因此,艾暂时未对迈克的行为做出评断,而是礼貌地询问他没有按时上线的原因。
迈克解释说,这可能是由于双方对会面时间存在误解,因为乔和艾的国家在前一晚已进入夏令时,而他的国家却没有。
多亏艾的介入,同学们才得以对这个小插曲付之一笑,成功着手他们的项目。
艾在与不同文化背景者互动时,愿意了解他人,同时能够跨越分歧,以开放、得体、有效的方式与他人互动。体现了全球胜任力的第三个维度:进行开放、得体、 有效的跨文化互动。
看完这两个故事,相信你对全球胜任力的这个维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培养孩子跨文化互动能力时,应注意,进行跨文化交谈时,需要尊重文化差异;同时,掌握一门以上的语言也很重要;除此以外,积极倾听有助于跨文化背景下的顺利沟通。
在培养孩子应对未来这件事情上,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做得很细致,因为未来有很多未知,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转向非常迅速,但我们可以带给孩子基于全球的视野和格局,陪伴他们成长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让他们从容适应未来环境。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胡敏教授的著作《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教育的黄金圈法则》。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nc-jtjy@xhd.cn获取。
更多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