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
哈佛录取六大标准,听哈佛全额奖学金获得者解密
国外名校录取学生时看重什么?我们预备的各种证书/社会活动在录取时会有所助力吗?听哈佛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冉维老师解析哈佛/名校录取标准。
-
全球留学首选地,美国教育牛在哪?
您的孩子将来会到美国留学吗?答案可能还不确定。但无论如何,对每一个希望孩子将来在国际化社会中有一席之地的家长,美国教育是绕不开的关注。
-
支付便捷化时代,如何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
现今网上购物日趋普遍、支付形式日益多样、各种诱人的贷款广告在随处向人们招手,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如何培养他们正确看待和管理金钱呢?
-
是时候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了
“你喜欢学什么专业?”“你想从事什么职业?”问问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如何作答?
-
出国留学到底值不值
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与选择相对轻松的、在国内毕业后就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路相比,那条与申请学校斗智斗勇,日夜奋战雅思、托福,并且耗费了青春和金钱的道路,到底是否值得呢?
-
留学观察:我在美国校园看心理医生
美国学校里都有心理咨询师,他们很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确实帮到了我。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我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孩子与老师起冲突,父母应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喜欢老师,对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意见或者师生之间有误会,亦或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告状,作为家长您会如何应对?
-
中国的“人情世故”在美国“水土不服”?
彭博,15岁,美高10年级学生,校园橄榄球&篮球高手、戏剧明星,连续两届“校级荣誉”获得者。在美国,他寄宿在当地人家中,与家庭成员相处十分融洽。本文是彭博妈妈——于杰女士,与我们分享的彭博在留学过程中与寄宿家庭相处的点滴故事和感慨。
-
父亲如何发挥独特的影响,帮助孩子脚踏实地、规划未来?
2016年6月24日晚八点杨明老师做客“向日葵父母学堂(第十期)”,分享微课:“父亲如何发挥独特的影响,帮助孩子脚踏实地、规划未来?”,与家长共话父亲角色对孩子的独特影响力。
-
吴澄:让孩子决定专属活动时间怎么玩,将来才能决断自己的人生
现在中国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能不参与的,能不出头的,我尽量躲在后面;硬让我出头的,我会说能不能大家一起来’。家长和学校要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通过自身开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合作能力等素养。”
-
罗德宏:21世纪国际人才须具备的四种核心素养,家庭教育如何对接?
《现代教育报》总编辑助理罗德宏先生:“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是靠聪明被认可,还是靠品格被认可?”
-
《留学》杂志社社长孙献涛:中国家长话语权很小、金钱是他们最大的可支配资源
“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6)”的圆桌对话中,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兼《留学》杂志社社长孙献涛先生说:“中国家长的话语权很小,决定不了孩子上什么学校,也决定不了孩子在哪儿入学;见到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要必恭必敬,班主任和家庭之间没有任何博弈,原因是中国家长可支配的资源太有限,金钱成为他们最大的可支配的资源。”
-
陈采霞:培养国际化人才,家长须理解中外家庭教育的五点不同
“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6)”上,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教授说:“家长送孩子出去,一个看孩子是不是准备好了,还有就是想好孩子将来的定位。如果这两个事情想清楚了,再决定孩子出国时间,家长心里基本就有谱了。”
-
私立汇佳中学校长益孟德:斯坦福为什么会拒绝一批GPA4.0的学生
现在需要的不是只能考试的人。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名校需要的是有创造性、有思想性,能够对学校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的人。
-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未来竞争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按照最简单的平均法,这四方面各占25%,然而我们太多家庭把90%的时间、金钱、心血都放在第一方面上,把孩子知识分数看得太重了。
-
北师大国际教育专家滕珺:国际人才的四个核心指标
我们的下一代是毫无选择地被国际化了,以前可以选,包括各位家长,可以选择我不出国,我在国内活得挺好的。但是可能到我们的下一代,随着人口和资金的流动,我们真的不知道孩子们要与来自地球何处的人竞争。
-
孙云晓:不要怀着赌一把的心理把孩子送出国留学
今天当留学越来越热、越来越低龄化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光有金钱和外语就适合出国留学吗?是否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在思考出国留学问题上是否有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孩子出国留学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
-
廖厚才: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竞争
孩子在国外上学,不要割断中国文化的脉络,胸中装着中国文化,才能与西方文化对话。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碰撞时,须把一种文明的根基扎牢,否则很容易在另一种文明面前迷失。
-
胡敏:播种梦想,培养自信有主见的国际化领袖
有些家长可能就把孩子的国际教育问题交给了学校,交给了中介机构,认为孩子上了国际班、到国外上大学就是接受了国际教育。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国际化人才,以及家长扮演的角色可能反而不曾深入思考。
-
陈维嘉:君子不器,教养始成——兼谈传统教育与人才培养
尖子生不是“补”出来的,过度“进补”的孩子通常压力过大、不会思考!在培养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家长所能给予孩子最宝贵的东西应该是正直、善良、宽容、谦和的人品,是乐观、独立、不惧困难的性格,是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