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摘要:
我们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
有位爸爸要去上网遭妻子拒绝,俩人争吵,爸爸随即将1岁9个月的儿子举起狠摔到地上,造成孩子颅骨骨折。这是发生在西安的一件真实事件,也许很多父母说这是极端的例子,自己绝不会如此。可是当我们自己心情不佳时,真的没有拿孩子当过出气筒?当孩子任性哭闹时,我们真的还能做到情绪稳定、理性表达?情绪管理,是每位父母都躲不过的课题。
课题一:左右我们情绪的,究竟是孩子的行为,还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和评价,甚至仅仅是我们当时的心情?
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要明白情绪的来源。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归咎于年幼的孩子,可如果真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左右我们的情绪,那么为什么你面对同一种行为,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孩子很顽皮、淘气,心情好时你会觉得是活泼可爱,但心情不好时却觉得烦人、讨厌,有没有?而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你认为听话是好孩子,所以不听话你就会生气,而我认为独立思考才是好孩子的必备品质,听话不是,所以孩子质疑我时,我不仅不生气,还会欣喜孩子的成长和独立。
真正左右我们情绪的,其实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认知、看法和评价,有时甚至仅仅是我们的心情。
想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首先要做自己的情绪主人。当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就不会再用“你真让我生气”“你真让我失望”之类的话批评孩子,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孩子,别看你只有3岁,但你要对30岁妈妈的情绪负责。”一个真正能负起自己负责的父母,会把自己当成情绪的主词:“我觉得很生气”“我有些失望”。
课题二: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不是否定和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寻找适合自己又不伤害孩子的缓解方式。
对情绪管理,从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情绪开始。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说,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不是压制或否定自己的情绪,那样不仅无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还会以极端的方式释放,对家人也是一种灾难。
所以,无论我们产生了何种情绪,正面的或负面的,都选择去正视、关注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把能量用于寻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消耗在否定、压抑中。
接纳自己的情绪后,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而又不伤害孩子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不把孩子作为发泄自己情绪的工具的表达方式。那么,父母都有哪些情绪释放和表达方式呢?只要确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大原则,如何表达是我们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比如:学着拥抱情绪,想哭的时候就让自己哭会儿;找朋友倾诉;运动、阅读、唱歌、画画等等。
课题三:当父母可以接纳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之后,不要忘记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所谓的“打人”“咬人”“抓人”等有一定攻击性的行为,以及哭闹、满地打滚等让父母恼火的表现,这些都只是因为孩子缺乏合理表达情绪、情感的能力和方式。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
就像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一样,对待孩子的任何情绪,我们也要无条件接纳。情绪是人内在的体验和主观感受,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没有对错之分。对孩子情绪的接纳,是对他作为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是把孩子当人的基本体现。同时,情绪也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便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疏解的管道。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反应时,父母要多一份同理心,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去否定、压抑。当孩子感知到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便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我们要试着帮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例如,提示——当孩子或他人表现出某种情绪时,提示孩子“你是不是很生气”“明明看上去很伤心”;交流——自己有情绪时,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演示——准备表达各种情绪的词汇,如生气、恐惧、伤心等,演示或讲解给孩子;游戏——利用角色表演、情景剧等方式,让孩子学会观察他人和表达自己;情绪识别图——把各种情绪用脸谱等方式阐释,教孩子识别各种情绪等等。
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管理,而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和惩罚。自我管理,从有做自己情绪主人的管理能力开始。既然已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用更成熟、理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因为我们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
(文章节选自《父母世界Parents》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