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专家专栏 >
-
石述思:中国孩子的“土豪梦”
孩子们神往的不是致富背后的奋斗,对社会就业税收的贡献,而是财富本身,甚至充满对不劳而获、奢侈浮华的向往。
-
关颖:培养孩子需要“说明书”吗?
当同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作用于不同的孩子时,会有不同的反馈。父母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地发挥自身教育潜能,才能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更具理性,在教育行为中更具效能。
-
陈采霞:孩子好成绩靠睡和鼓励
儿子的好成绩首先是“睡”出来的,从小培养的良好睡眠习惯,对其健康成长和未来的人生影响十分之大。对孩子不要过度责怪、批评,更不要打骂,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点拨一下,在需要的时候鼓励孩子,而不是全程管理他和监督他。
-
杰克·坎菲尔:我们养育的是孩子,不是鲜花
我们希望给孩子以启迪,成为态度平和的父母。然而,极度亢奋的文化和压力重重的时代,让这一过程变得极为艰难。有时,我们过分纠结于自己的情感和压力,哪怕孩子犯下的一个不起眼的错误,都会让我们失去控制。
-
边玉芳:教育子女,孰“轻”孰“重”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日程中的一项,不能没有轻重之分。
-
尹建莉: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家长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
-
何慧敏:我棒在哪里?——谈“鼓励”
成人们大多知道“鼓励”的重要,但我们时常会吝啬或不好意思将鼓励说出口,可能自己没有被鼓励的经验,或是生怕鼓励孩子后,会让孩子变骄傲,或是失去自己的权威性。
-
陈默:“输”得起的孩子,更容易“赢”!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是成功人士,但可能没有多少家长知道,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输得起”,而现在的教育理念往往给孩子灌输的却是“不能输”的理念。其实,比起输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
-
关颖:法的启迪不应成为家庭教育的盲点
如今国家提出依法治国,倡导全民守法,强调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这与家庭教育有关吗?
-
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亲子关系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改变明天,从改变今天开始!
-
马睿欣:让孩子过有弹性的生活
每个孩子的生命起初,其实潜藏着极大的伸缩空间;孩子之所以失去弹性,和父母的僵硬有很大关系。而成人的僵硬,又和他们自己的偏见、固执、恐惧、骄傲有很大关系。
-
边玉芳:从父亲的角色看高质量陪伴
父母对孩子身心需求和变化保持敏感和关注,在孩子面前能够合理稳定自己的情绪,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参与有意义的家庭活动等,均是高质量陪伴的表现。
-
尹建莉: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
“学习和思考,是通向谦虚的路径,也是父母成长的基础。”
-
尹建莉:为什么家长越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
陈采霞:别把金钱奖励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手段
最近,一项“女儿劳动奖惩细则”引起了娃爸娃妈们的“围观”。
-
龙应台: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
关颖:家长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成功的父母都是在自我教育和自身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就好像是“久病成医”,只要努力学习,用心来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自己孩子的“专家”。
-
龙应台:目送
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
-
龙应台:做父母的“有效期”里,不该偷懒那十年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在龙应台看来,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唯有摇头、叹息了。
-
仲丽娟:寻觅合适的好大学
上海学生出国绝大多数都请中介帮忙。一是孩子没有时间,单应付学校的作业就够孩子忙了;二是对留学一无所知,无从下手。即使懂一点点皮毛,也不敢自己做,害怕有闪失,耽搁孩子一年。中介毕竟专业,他们每天都做同样的事,与很多大学打过交道,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匹配什么样的学校,而家长和孩子没有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