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专家专栏 >
-
刘京秋:为什么美国孩子看起来那么自信?
美国人普遍自信,生活中,孩子们不怕生,会大大方方和成人对话;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不论难易;做演示、演讲时,表现从容不紧张。他们朝气蓬勃,平视自己周围的一切,不仰视也不轻视,大多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他们。这种自信来源于何处?谁给了他们这么良好的自我感觉?
-
联合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际公务员十大核心素养深度解读
随着全球范围资金及人口流动的日渐频繁,我们的孩子“已被国际化”,他们需要和来自世界各个角度的人竞争。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无疑是未来之需,他们需具备哪些能力?
-
都想让孩子进世界名校,但很多家庭并没有准备好
现在出国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背景下,可能家长们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留学、能不能进入名校。谁都想让孩子进世界名校,但很多家庭并没有准备好。
-
陈采霞:孩子留学,最纠结的是家长
孩子留学在国外,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学业,可能生病、可能错过回家的末班车、可能失恋......父母除了提供金钱支持,还应该如何支持孩子成功留学?
-
孙云晓:改善家庭微环境 预防童年恐慌
今天很多孩子存在童年恐慌,面临不能理解也不能承受的巨大压力,导致强烈而持久的焦虑心态。
-
陈会昌:如何培养孩子自控力又不压抑他们的天性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今天分享《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梅女士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会昌教授关于该话题的观点。
-
胡敏:如何培养孩子做学习上的“自燃人”?
在大红大紫时选择求学深造,胡歌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您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要怎么走吗?他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吗?胡敏老师建议家长从对知识的渴求、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自我驱动方面培养孩子成为学习上的“自燃人”。
-
孙云晓:中外心理学名家的11条家庭教育建议
孙云晓先生说:“这11个重要的教育观点主要来自我和专家们的对话,虽然不能代表这些学者的全部思想,但这些观点的分量不言自明。”
-
陈采霞:陪孩子就是与他再次完成一次成长
近日,杭州一名12岁的女孩写信控诉妈妈玩手机太多。对此,陈采霞老师说:“工作再忙也要陪伴孩子,陪孩子就是跟随他再经历一次童年,完成一次成长。”
-
张道龙:儿子看到老师打同学耳光,我该怎么办?
儿子读小学,班里一男生课堂表现不好,被老师要求下跪或离开教室,该同学不理,老师就连扇了他几个耳光。我担心会影响孩子,我该怎样引导孩子和因此事炸开锅的家长群?
-
杨明:为什么许多孩子在青春期逆反?
孩子步入“青春期”后,父母会觉得他们不再顺从,充满了叛逆,同时也觉得他们想问题、做事不太靠谱。然而,为什么许多孩子会有青春期逆反?父母该如何迎接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呢?
-
打开眼与心,让孩子重新发现世界
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一人生关键时期,有很多变化,父母会发现他们不再如从前一般顺从;同时,孩子自我做主意识的加强,也让身为父母的我们担心他们会不会走偏。
-
胡敏:低龄留学,父母最担心的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2015年被开除的留美中国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3%左右,其中低龄留学生是“重灾区”。这些低龄留学的孩子,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对于家长,我想说的是,不要抱着功利的思想送孩子出国,如果孩子本身没有教育好,不要指望孩子出国后就会变了一个人似的。
-
“帮”孩子做决定,这是冒险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给孩子报了兴趣班但孩子不愿意去或不能长久坚持的情况。那么,父母该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面对孩子不能坚持又该如何处理呢?
-
如何治愈孩子“崩溃”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站在跑道的关键节点,是崩溃的!但同时这也是帮助他们建立能够实现自洽、他洽、续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节点。
-
林晓东:中国学生究竟“差”在哪?
哥伦比亚终身教授林晓东教授就“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和“中国学生需要提升哪些技能?”两个问题采访了35位来自美国大学教授,结合这些美国教授的答案,详细解析“中国学生究竟‘差’在哪”。
-
出国不是解决孩子所有问题的“万金油”
世上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别离。又到新学期,出国留学是许多家长的选择。但出国留学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它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金油”吗?且看陈采霞教授详细解析《小别离》中的三个家庭的问题与忧愁。
-
胡敏:化解低龄留学之“痛”
如今,留学低龄现象已不再是什么新闻。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突破52万,其中低龄留学生的比例已经占到一半以上。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几乎所有中国低龄留学生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喜扎堆、难融入,而且其中很多人根本不具备海外留学的能力。为此,重新系统思考阻碍中国低龄留学生成功留学的“痛点”,并对其成功留学的办法进行探讨,迫在眉睫。
-
陈采霞:中国家庭如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的孩子
在国际化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家庭肯定是不可避免地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
-
陈采霞:人才衡量标准在变,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如今的人才衡量标准正在发生变化,绝不是唯分数论。国外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会看重学生的很多其他东西,比如领导力、团队精神、批评性思维、个人的特殊才能,分数只是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