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专家专栏 >
摘要:
如今,留学低龄现象已不再是什么新闻。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突破52万,其中低龄留学生的比例已经占到一半以上。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几乎所有中...
如今,留学低龄现象已不再是什么新闻。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突破52万,其中低龄留学生的比例已经占到一半以上。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几乎所有中国低龄留学生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喜扎堆、难融入,而且其中很多人根本不具备海外留学的能力。为此,重新系统思考阻碍中国低龄留学生成功留学的“痛点”,并对其成功留学的办法进行探讨,迫在眉睫。
胡敏:化解低龄留学之“痛”
文|胡敏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
胡敏,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留英学者,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教育报》8月19日刊发胡敏教授专题文章《化解低龄化留学之“痛”》
研究发现,“95后”“00后”等中国低龄学生海外留学,往往需要花3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适应留学生活,其中很多根本就不具备到国外留学的能力。在低龄留学越来越凸显的大形势下,阻碍中国低龄学生成功留学的绊脚石到底是什么?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低龄留学生到底如何在出国前就做好充分的出国留学准备?这些问题亟待厘清。
低龄留学存在哪些“痛点”?
社会交往能力太差,难以走出华人小圈;
团队协作能力不足,无法融入国外课堂;
批判性思维能力弱,过分强调死记硬背。
面对陌生的环境、迥异的文化以及悬殊的思维习惯,很多中国“95后”“00后”在国外往往“画地为牢”,与中国学生“扎堆”在一起。这体现出,中国低龄留学生们社会交往能力(social interaction)太差,难以走出华人小圈。
曾有美国媒体指出,在社交生活上,与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和同胞交流沟通。造成中国留学生社交孤立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语言问题,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仅限于应付各种英语考试上,无法将备考中学到的英语有效地运用到国外的日常交流中去,导致中国学生害怕与外国同学打交道。相反,外国同学则认为中国留学生比较冷淡,甚至傲慢。
中国低龄留学生除在社交生活上感到“孤立无援”外,在国外课堂上也往往产生一种“遭受排斥”的挫败感。曾经有一位海归学生分享了他在国外求学时所遭遇的一次异常尴尬的经历。国外课堂上,老师往往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班授课”。在一次小组讨论中,这位学生刚好与一名德国同学和一名白俄罗斯同学一组,讨论美国和土耳其的失业率问题。在对比了两国失业率之后,这名同学仅仅得出了美国就业政策不如土耳其的结论。而他的德国同学和白俄罗斯同学不仅得出了跟他相反的结论,而且完全主导了接下来15分钟的讨论,他只能尴尬地看着他的两名队友你一言我一语地享受相互合作讨论带来的乐趣。正因为团队协作能力(team work)不足,无法融入国外课堂,面对国外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国学生往往变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弱,过分强调死记硬背,也是中国学生低龄留学的“痛点”之一。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他认为靠死记硬背获取专业知识的做法,只不过是毫无意义地给学生脑子中装了“一件物品”。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框架”,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低龄留学适应期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语言不自信,更谈不上社会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自信;
国外课程更多考核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学术能力,中国学生很难蒙混过关;
很多中国低龄学生盲目留学,缺乏目标,导致没有内驱力。
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无形中大大延长了中国低龄学生在海外留学的适应期。为此,我们应该反思三座大山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根本问题在于低龄留学生英语能力(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的缺失。语言能力不过关,语言不自信,更谈不上社会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自信。
曾经有一个孩子就读于国内一所很好的高中,而且是个“学霸”,后来转到国外继续读高二。他在国内英语经常考高分甚至满分,但是他不会用英语融入国外的课堂,国外的同学把他当“怪物”一样看。他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开始自闭,走向抑郁,每天晚上要给他在国内的妈妈打电话才能入睡。这名学生在国内标准下是典型的好孩子,但到国外却因为英语能力不足导致社会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缺失而无法融入国外课堂。
英语能力不只是语言准备,还有更深层次的学术英语的准备。澳大利亚广播网曾报道过悉尼大学商学院400名挂科的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商学批判性思维》挂科率更是高达37%。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国外课程更多的考核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学术能力,中国学生很难蒙混过关。
很多中国学生盲目留学,缺乏目标。没有目标就导致没有内驱力,这种孩子在国内成绩优异,在国外却下滑得很快。一般来说,中国孩子相比其他国家的孩子融入国外学习生活的节奏要慢很多,而且容易三五成群,跟老乡、校友“混”小圈子的现象比较普遍。
低龄留学之前亟待培养哪些技能?
几乎所有培训机构,让学生直奔雅思、托福等学习,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
表层是提升语言技能,更深层次是学习技能和批判性思维技能;
出国之前循序递阶地学习,演练国外多种学习与生活场景。
语言培训,是几乎所有打算出国的中国低龄学生的必经之路。但目前语言培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几乎所有培训机构,从第一天开始就让学生直奔雅思、托福等学习,完全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很多孩子参加雅思、托福培训之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受到打击,因为他们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更不具备适应国外学习的学术能力。
为此,想出国留学的中国低龄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和接受语言培训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并刻意培养3个层面的技能:表层是提升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s),更深层次是学习技能(study skills)和批判性思维技能(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听说读写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攻克低龄留学的3座“大山”,同时也能够为国外留学生活预演,最终缩短海外适应期。
对于低龄留学生来说,出国之前应该循序递阶地学习,演练国外多种学习与生活场景。如此,不仅帮助自己掌握实用的学习技能,而且让自己不出国门就能尽早地熟悉海外各种学习和生活场景,出国前即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以及更深层次学术英语的准备,从而实现成功留学。
(文章来源于《中国教育报》8月19日第03版“环球周刊”,已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