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专家专栏 >
摘要:
很多人通过看电视剧/电影提升英语水平,但并不是所有实践的人都有好的效果。也许,只是观看的方式需要做出调整。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在本文中分享了儿子如何...
陈采霞,家庭教育专家,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硕士,曾任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著有《一路阳光——麻省理工金融小子成长记录》。陈采霞教授的儿子本科时取得会计、金融、电子工程三个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金融硕士,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毕业生,现就职于美国谷歌总部。
陈采霞教授先后受邀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济南、青岛、长沙、南京、广州、成都、福州、西安、郑州、石家庄、沈阳等全国各地开展了百余场家庭教育全国巡回讲座,数万家庭受益。
《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网、腾讯网、光明日报《留学》杂志等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对陈采霞教授进行采访和报道,刊发陈采霞教授的观点文章。
.....................................................
儿子的托福、SAT考试能够一鸣惊人,与一部英语电视剧——Friends(中文译名《老友记》或《六人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儿子曾抵触学英语,成绩在班里属倒数之列
儿子曾经告诉我,他上高中之所以能进“龙班”,主要是因为他的数学和语文成绩。他的数学是第一名,语文是前几名,英语却差到在班里属倒数之列。老师不禁怀疑地问他:“你爸是那个被人们称为‘胡雅思’的胡敏吗?”儿子当时羞得无地自容。爸爸的确是雅思、托福、SAT等英语考试培训方面的专家,是众多英语爱好者崇拜的偶像。
然而,英语为什么会成为儿子的软肋呢?一方面,爸爸忙于事业,的确没在他身上花多少时间精力,儿子从小没有养成依赖爸爸的习惯。另一方面,人们常说的“子承父业”只适合一部分人,另外一部分人可能会“远离父业”,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的儿子成了一名音乐家而没有成为金融家。
儿子是很独立的人,他从不认为父母的专业和职业跟他有什么关系。在学习上,他更注重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受别人的影响。他对英语的兴趣不是十分强烈,相反心里还有重重的负担——学好了是沾爸爸妈妈的光,没学好会遭人耻笑,一段时间里有过逆反心理。他的这种状况,我其实看得很清楚,但也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出现。
去美国交流,儿子的英语脱胎换骨
高一下学期,儿子报名参加了一个去美国交流的活动。整个交流活动的时间跨度将近一年,首先是美国那边的学生先来中国交流,半年后这边的交流生再去美国。这次交流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他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转机。
等从美国回来,他的英语已经脱胎换骨。当他告诉我想去美国上大学时,我判断他的英语已经没有障碍了,所以我的回应是:“妈妈可以从经济上支持你,但考试的事情得你自己搞定。”儿子完全明白我的意思,很自信地回答:“好吧!”
从那以后,儿子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啥时考?统统都由他自己决定。虽然我完全可以帮他,但我想只要他不主动找我,我就不做任何参与,我要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决不能让他觉得他的事我可以替他做。
六遍《老友记》助力英语学习
明确了考托福和SAT的目标后,儿子就开始尝试各种好的学习方法,比如自己制作单词卡片、自己在网上和其他考生交流学习经验。也许是听力和发音有优势的原因,他慢慢对看电视剧《老友记》有了很大的兴趣,每天放学回来就直接打开电脑看,写完作业他还会再看一会儿。
看到儿子对《老友记》那么痴迷,我一方面为他的学习热情感到高兴,同时心里也有些担心。一是看电脑的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我可不希望儿子以后成天戴着眼镜;二是《老友记》里面有很多成年人的东西,怕对孩子有不良影响。有一天,儿子兴奋地对我说:“妈妈,看《老友记》还真是有帮助呢,我现在知道pregnant是怀孕的意思了。”既然儿子能坦然地跟我提“怀孕”这个词,谈看这部电视剧的感受,说明学英语记单词的确是他关注的重点,我的担心也就烟消云散了。
儿子看《老友记》不仅训练了听力、口语,增加了词汇量,还让他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特征。后来美国布朗大学的一位面试官约他在北京五道口一家酒吧面试,两人都很惊讶对方的“外语”水平,面试官说他的汉语完全是通过看《我爱我家》学的,儿子说他的英语主要是跟《老友记》学的,两人很为“英雄所见略同”感到激动不已。
儿子一共看了六遍《老友记》。
- 第一遍是中文字幕。用中文字幕一是因为还听不懂英文,二是想先了解故事情节,以便对故事产生兴趣,什么也看不懂的话肯定不会有兴趣。
- 第二、三遍是英文字幕。看两遍英文字幕主要是跟听,因为字幕总是一闪而过,看英文字的速度也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 最后三遍一般不用字幕,必要时调出中文字幕或者英文字幕。这时需要完全听出对白,听不出来就倒回去把英文字幕调出来,特别难理解的地方还会调出中文字幕,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最有意思的是,因为儿子此时的英语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还能发现中文字幕中的一些错误。2010年我去美国看他的时候,发现已经读大三的他还会偶尔看一看《老友记》。他和里面的人物几乎成了朋友,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想念他们。
一部电视剧无论多好看,都不可能让人愿意看六遍,除非带有特殊目的,比如模仿里面的表演、背台词。儿子看六遍《老友记》的事情,使我想起自己上大学时学《新概念英语》的情景:每天跟着录音机读里面的故事,直到每个故事倒背如流,直到自己的发音、语音语调和磁带上的一模一样,直到把听力、口语、写作等技能统统拿下。儿子现在看《老友记》和我们那时学《新概念英语》应该属于异曲同工。
儿子出国那年春节前夕,爸爸特意买了一套《老友记》光碟送给我,说儿子那么喜欢的东西我也一定会喜欢,没想到儿子一把抢到手说:“送给我吧!”然后就请我们一起在电脑上看了起来。屏幕上的故事一开始,儿子就给我们当起了讲解员,接下来哪个人物即将出场,下面是什么台词,他都如数家珍。听着儿子一口流利的美国口语以及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不难想象他为什么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从一般英语水平到托福、SAT高分的飞跃。
六遍《老友记》,越看越想看,一遍一个样,我们不能不佩服儿子创造的奇迹。
本文选自陈采霞教授著作《一路阳光——麻省理工金融小子成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