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专家专栏 >

冉乃彦:家长关注过度,把溺爱变成了“溺教”

2015-05-12 04:55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冉乃彦

分享到:

摘要:

最近家庭教育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误区——关注过度,把溺爱变成了“溺教”。

 

冉乃彦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曾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最近家庭教育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误区——关注过度,把溺爱变成了“溺教”。

  关注过度和溺爱不同,溺爱是只讲感情不讲教育;关注过度则是不但有强烈的教育意图,而且有具体的教育措施,不过是过了度,成为“溺教”。而这两种做法同样是违反教育规律,同样是费力不讨好,是从不同方向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注过度”有四种表现,并从四个方面造成了家长意想不到的恶果。

 

过多

  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干预过多,明明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不放心,一定要亲自上阵,把“质量”搞上去。孩子作业中的错误,家长替孩子检查;孩子闯了祸,家长去替他做善后处理;孩子上课没听懂的问题,家长去问老师;孩子不吃饭,家长追着喂;孩子做值日,家长去扫地;孩子不起床,家长一次次催……

  有个家长干预过多,甚至多到了孩子擦屁股也要一直管到四年级的程度。最后亲戚朋友提出批评了,家长才去找孩子谈“自理”。结果没有想到孩子坚决不同意,家长生气地质问道:“你自己的屁股为什么自己不擦?”孩子居然理直气壮地答道:“因为太臭。”

  干预过多会出现这样的让人哭笑不得的严重后果,是这位家长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然,家长帮孩子的忙,替孩子去做,所做的事情肯定会质量高、速度快,一时也会有表面的效果。但是,干预过多的结果,实质上是剥夺了孩子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权利,影响了他得到亲身的体验。天长日久,结果是“锻炼”了家长,却耽误了孩子。孩子没有亲自实践,得不到真知;由于孩子没有机会磨炼,结果是坚强的性格、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可能形成,严重的还会养成懒惰成性的坏毛病。

 

过细

  家长对孩子的事情管理过细,明明是孩子可以自己安排的具体事务,家长感到不合自己的心意,就不怕辛苦、事必躬亲。孩子每天几点几分干什么,都要由家长决策做明文规定;孩子外出穿什么服装,孩子的房间有什么摆设,一律由家长安排得仔仔细细。

  整理书包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需要教会孩子,然后起到提醒作用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家长非要次次亲自下手,闹得许多学校都出现过类似的笑话:当老师批评学生没有把书包整理好的时候,学生就委屈地说“全赖我爸爸不认真!”,然后立即打电话严肃地警告父亲“以后不许再犯马虎的毛病”。

  管理过细的结果是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影响了他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当然,对幼小的孩子来说,重大的复杂的事情,需要成人帮助决策,但是孩子会逐渐长大,如果事无巨细总是由家长做主,孩子就永远不会选择,也就永远不会负责,永远没有各种基本能力。所以,要想让孩子从小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增长才干,就不要对他管理得过细。

 

过严

  家长对孩子要做的事情要求过严,超出的了他的能力。

  明明是一个幼小的孩子很难做到的事情,由于家长期望高,非要逼着孩子去做。比如,走路不许跳,吃饭不许笑,呆着不能发愣,“双百”一分不能少……

  有些“逼子成名成家”的家长,拿着棍子监督孩子弹钢琴。他们不知道在过去的时代里,虽然也有打出来的“名家”,但是被摧残被伤害的还是大多数,只不过历史没有记载。

  要求过严的结果是剥夺了孩子发展所需要的宽松环境,影响了孩子健康个性的形成。当然,教育孩子应该严格,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是如果过严,就会变成过死。在过死的教育环境下,没有自由的天空,人就会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个性,没有主动性,没有独立见解,更不可能有创造性。

 

过急

  家长对孩子要完成的事情要求过急。明明是一个未成熟的孩子不能立刻做到的事情,由于家长心切,催着、哄着孩子尽快做到。刚会爬的孩子就扶着练走路,刚会走路就让孩子练快跑,刚学会认字就要求一字不能读错,刚会唱一首歌就张罗着去上台演出。

  我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心急如焚:“我的孩子这么大了,怎么字总是写得不好看!还经常把32写成23!您看怎么办?”仔细一了解,才知道他的孩子刚刚小学一年级,其实这个孩子发展得很正常,只是家长过急地用成人标准,来要求一个小肌肉不发达、思维不成熟的孩子。

  要求过急的结果是剥夺了孩子发展所需要的过程和时间,造成了成长中的“夹生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家长一定要学会做必要的等待。比如对“数”的认识,如果不经过数手指头的过程,脑子里可能永远的一锅糊涂粥。家长就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数手指头来回数个够,直到脑子里有了抽象的“数”为止。“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累坏家长,毁坏孩子。

  走入“关注过度”误区的家长肯定都是重视教育的,之所以过了“度”,一方面是教育观念不正确。他们不了解——真正的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的;真正的发展,是孩子主动发展得来的。那些通过灌输、通过包办所培养出来的人,通过关注过多、过细、过严、过急所被动教育出来的人,往往缺少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是当今时代最没有发展前途的人。

  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了解。孩子的发展有他自身的规律,这不是家长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过急,则“欲速则不达”;过严,则扼杀了独创性;过多、过细,则干扰了孩子健康成长。这些家长恰恰是自己亲手摧毁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当然,对“度”的把握,不会有一个万灵药方,应该是因人而异,因不同年龄阶段而不同。如何做到关注而不过度,体现出教育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家长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造。

 

(选自冉乃彦《家庭教育基本功:家长12“变”·培养孩子的10个策略》)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