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花木兰》上映在即,看了电影还能跟娃聊点啥?

2020-08-24 01:20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

分享到:

摘要:

 

 

 

终于,因疫情一再推迟上映的《花木兰》要在内地影院上映了。这部电影从拍摄之初就引来大量争议——选角是否符合人物特点,是否经得起文化推敲等等。

但是,从学习的角度看,这些争议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可以利用的素材,同时也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好材料。今天的文章会从1998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入手,分析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做什么,帮孩子搞定“枯燥乏味没灵感的假期观后感”,让孩子在观影的同时收获满满。

 

98版花木兰

 

1998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原型来自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辞》,但迪士尼的改编赋予动画更多元的色彩,例如增加了话痨守护神木须和男朋友李翔。但是改编必将经过信息的打碎、重组、融合与增加,这些与原著,甚至是中国历史文化是否一致,其中戏说的部分对孩子学习知识有多少影响,可能都会是我们思考和担忧的问题。

《花木兰》的主创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曾经试图将木兰参军的原因“代父从军”改成木兰向往自由,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导致女性的角色受限,与她想要的相反,所以她希望参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后来主创团队发现,这些原因都是自私的,是不好的,并没有办法很好带着观众进入电影故事,所以最后我们看到的参军动机就是替父从军,因为如果木兰不去,父亲可能会死。

从这个创作故事,我们发现将文学作品影视化的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最后的成品中原著的内容占多少比例,改编的内容是否合理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也是家长可以利用的培养孩子认知和批判性思考的切入点。从这个角度,迪士尼的改编也让动画本身成为除了练英语之外的学习素材。

如果家长希望和孩子一同观看动画版《花木兰》,可以尝试遵循以下3步,帮助孩子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习惯。

 

01

观看后,孩子复述电影故事。

目标:回忆电影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加深印象。

02

了解电影的原著故事,对比原著与电影的相似度,分析电影的情节是否进行了改编。

目标:发现值得探索的情节,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03

分析为什么原著和电影会有不同,为什么要改编。

目标:帮助孩子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

 

如果孩子有历史知识储备,还可以尝试从“历史”角度对比分析原著和电影。

 

04

确定电影的设置(时间和地点)以及架构是否合适,从电影中建筑风格、服装、文字等方面分析是否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符合。

目标:帮助孩子主动探索进行知识学习。

05

确定在同一时间点,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目标:培养孩子全球视野。

06

尝试找到一手信息佐证自己的分析,例如属于那个时期的书信。

目标:培养孩子科学探索精神,了解用事实说话的重要性。

 

相比枯燥的作业,完成基于真实环境的问题和任务可以让孩子体验挑战,可以享受不断成功解决难题“通关”的成就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思考问题,辩证地看待接收到的信息,孩子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索者。

好看的动画电影还有很多,或改编自童话,或来自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以下4个电影,有的是改编自童话,有的与地区文化有关,有的与历史事实相关,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

 

寻梦环游记

(相关文化:墨西哥亡灵节)

 

钟楼怪人

(改编自巴黎圣母院)

 

风中奇缘

(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美女与野兽

(源自童话故事)

 

以上4部动画片,都是基于童话或文化历史改编后的作品,我们可以模仿前文观看动画《花木兰》的流程和孩子一起梳理故事情节。当然,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是我们无法预测并提供准确答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帮助孩子梳理脑海中的“鬼点子”,让他们有目的地去探索未知。

 

*本文由优加全球胜任力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若曦编译,“向日葵国际教育”经授权发布,欢迎分享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向日葵管家:xhdjtjy,申请授权!

资料来源:

https://www.edutopia.org/discussion/project-based-learning-using-disney-movies

 

往期精彩回顾

玩具越贵就越好吗?美国儿科医学会这样说
看世界 | 一个年轻沙漠女孩——阿塔卡的故事
可听可读还可玩桌游|诺奖名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新读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