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聚焦热点 >
摘要:
如果压岁钱是为孩子祈福,金额就不用太多。本来孩子收的压岁钱,就是孩子的财产,孩子可以在她/他的能力范围内支配。
压岁钱,传说中是为了吓走“祟”、给孩子“压惊”,汉唐时还有“辟邪护身”之意。元宋以来,压岁钱就成为长辈为孩子祈福、求平安、祝学业进步的一种习俗。春节期间,儿童向长者行礼祝福,长者发放装有压岁钱、写有祝福语的红包,其乐融融,这也是浓浓的年味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承载了多重功能。
- 对于祖辈来说,压岁钱是表达爱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辈子也积累了些财富,给孙辈压岁钱觉得必须大方。
- 有些父母将压岁钱和奖励掺杂在一起,孩子期末得了高分、级别考试成功晋级、拿到奖项,也会多发点压岁钱。
- 不少亲朋,将发放压岁钱的金额看成是证明个人社会地位高低、事业成功与否的一个指标,难免有人“打肿脸充胖子”。
- 有人趁机给领导的孩子发个大大的“献媚红包”,甚至有行贿之嫌。
- 有个别人会借着发放红包还个人情,比如受人之助而对方又不要回报,就发个大红包给伸援手之人的孩子。
如果压岁钱是为孩子祈福,金额就不用太多。但现如今,压岁钱夹杂了太多的其他因素,容易造成攀比,压岁钱的金额越来越高。
本来孩子收的压岁钱,就是孩子的财产,孩子可以在她/他的能力范围内支配。但是如果压岁钱掺杂了除祝福之外的意义,金额又大,确实不能任由孩子支配了,父母需要和孩子协商好。无论如何处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讲明白压岁钱的本意。
在我们家,压岁钱被限定在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得益于家里大哥的威信,近亲之间有约定,每个孩子的压岁钱是固定的少量金额。近亲之外,其他人给的压岁钱没有经大人同意是不能收的。
我个人认为,压岁钱不应该承担太多的功能,包括爱不需要用压岁钱的多少来衡量。成人之间的事情应在成人之间解决,不能借助孩子。此外,具体的事情要具体处理,不要放入压岁钱中。比如,在我家,老人愿意资助孩子来年计划中的旅行费用,也是单独来讨论的,不会放在压岁钱中。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儿子每年也会收到近2000元压岁钱,就完全由他自己支配。当然,我们也会给些引导,比如孩子临时想购买的玩具,通常他需要用压岁钱承担一半的支出;又比如,存一部分钱,了解下简单的理财问题。
现在孩子们物质上的“饥饿感”需求越来越少了。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矿工家庭,童年时期没有什么零花钱。所以过年得来的那一点压岁钱,还真的能干一些“奢侈”的事情:买几本课外书,也会在校门口的小摊前买点零食。
而我的儿子出生在新世纪,即使没有零花钱,他也可以很轻松地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书和零食,等等。而且,大部分的时候,都不需要他说出口,我和其他亲人已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手就能在网上为他买到。
而且,成人不断被琳琅满目的商品诱惑,孩子还不知道的新玩具、新书我也会提前购买下来,作为圣诞节礼物、生日礼物、新年礼物等的备选。没有“饥饿感”需求的孩子,再加上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压岁钱,不知道他们眼中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近年来,我们大家庭里,虽然孩子们的压岁钱一直没有涨,但是每年我都会给老老少少送出新年礼物。选礼物的过程,也让孩子参与。压岁钱是祝福,比较笼统;礼物也是一种祝福,更有针对性。
选送礼物的过程还是个了解民俗、进一步熟悉家人、与家人分享的过程。比如,为了选件合适的礼物,我们了解亲人们的年龄、喜好、一年来或即将经历的重大事件,家人间更加亲密;一副桌游牌、一套速叠杯,可以让小兄弟姐妹围坐游戏,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我们在北京看到的好书,也可以分享给山区老家亲戚的孩子……送礼物不如发放压岁钱简便(毕竟每年要为20几个人选礼物也不容易,还得长途跋涉地带在身边),送礼物也可能不如压岁钱实惠,但我觉得亲人间的关爱更多一些,发放礼物时总是更温馨。
前段时间,和12岁的儿子一起整理鸡年的新春礼物时,我建议,今年只发礼物,不发压岁钱了,但是遭到孩子的一口拒绝。他迅捷地告诉我:这是中国的特色!而且收到压岁钱的感觉还是与收礼物不一样的。可见,孩子眼中的压岁钱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只是成人发放压岁钱应该更理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