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聚焦热点 >
摘要: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规律的读书生活。开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差异很小,比如数学考试都是90多分,但进入小学三四年纪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高下之分,这其...
导语: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规律的读书生活。开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差异很小,比如数学考试都是90多分,但进入小学三四年纪后,孩子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高下之分,这其中的缘由为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孩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高的孩子,更易获得好成绩。那要如何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呢?一起跟本文去探索。
前几天在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是日剧《女王的教室》中一段小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的对话,其中关于两个问题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非要读书不可呢
生问:我们为什么非要读书不可呢?
师答: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今后你们会碰到很多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会碰到很多你们觉得美好的、开心的、不可思议的事物。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人自然的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称为人,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了解,还能做什么呢?不论如何学习,只要人活着,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那都是骗人的。进了好大学也好、进了好公司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为出色的大人。
听过这位老师的回答,我想起至今留在我脑海中别人告诉我关于读书的两个答案:一是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为实现“四化”做贡献(当然上中学后,老师就不再这么说了)。二是家长、亲戚告诉我: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好的生活。但是无论是“四化”还是“好的生活”对于在上小学的我,都是没有太多概念的。
长大后,自己读了师范,才明白我当时的老师和亲属告诉我的关于为什么要读书的理由,都是在激发我读书的外部动机,并非内在动机。而心理学也明确指出:人的内在动机才是人行为最有效的动力,最有力、也最持久。也就是说,最容易取得果效的事情是,这件事是我自己真正想做的、喜欢做的,而不是爸妈喜欢我做的,或是出于害怕某种不良后果而做的。
我们的家长可以回想,你是否曾告诉过孩子为什么要读书,或者你是如何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读书的?有个好成绩才能去更好的学校上初中、才能不落在别人后面做个人上人、才不辜负爸妈这么多的付出等等,都是很好的理由。但这些答复很容易增加孩子的焦虑,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一直是一个强调竞争的社会环境,父母都是在这种竞争浓郁的氛围中长大和生活,我们也会不由自主的将这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传递给下一代。而在这种精神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让他内心平和的与自己相处、与社会相处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是日后需要调整的事情。而追求内心平和其实是每个人的需求,也是感受幸福的一个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告诉孩子,为什么非要读书不可呢?我想引用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一段话。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告诉儿子安德烈: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有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在看到这段文字后,立马想象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为什么要读书的情景。而后,我的内心升起一种光明,我被妈妈描述的美好情景吸引,对,那就是我想过的生活。而要好好读书也就变成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我妈妈让我做的,也不是出于惧怕,而是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马啸,新航道家庭教育微信编辑,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从事教育领域工作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