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总在商场里玩,怎么能发展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呢?

2021-07-22 01:36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

分享到:

摘要:

今天的文章,属于多元智能研究与应用系列,作者是美国罗格斯大学文理学院教导处副主任杜菁芳博士。

作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被认为是对素质教育最好的诠释。杜博士在大量实践和文献中发现:作为多元智能中的一种,自然观察智能对发展孩子的心理健康、艺术创意和对世界探索的勇气来说,不可或缺。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科学巨匠,但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观察鸟兽虫鱼、风霜雷电——在自然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有可能对生命抱有持久的热情。

 

暑假里,我带孩子们到江南一带旅游。

到了苏州,我们请了一个导游专门讲解当地古典园林的各种典故。正值中伏节气,天气很是闷热。从寒山寺游览到虎丘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不过两个孩子状态还不错,在虎丘的树荫里和水边跑来跑去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这时,导游突然感概地说:“你的这两个孩子表现真好。我带团看过很多这么大年纪的孩子,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在外面玩,就想在开着空调的车里或者酒店里打游戏。”

听了他的话,我四周看了一下——还真是没看到几个孩子!孩子们都去哪儿玩耍了呢?

我不由得回想起前一天我们在新建的苏州中心商场游玩的时候,确确实实看到了好多的小朋友:室内的溜冰场上满满都是孩子们在玩耍或上课;商场的各个楼层也都能见到很多玩得开心的孩子们。我有些疑惑,为什么孩子们更愿意去商场玩,而不是自然美景当中呢? 

后来,和那些当妈妈的朋友们聊起这件事,大家的解释是:商场的环境安全又舒适,又有很多专门为孩子们设置的项目。去商场的游乐区玩,孩子开心,大人省心。如果去接触大自然,无论去海边还是山里,不仅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且危险系数太高,对大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有太多要求。要知道,每年暑假都看到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受伤甚至死亡的新闻,所以大家现在基本对带孩子到野外去都很谨慎。

作为一个妈妈,我的第一反应是:在大自然中玩耍,比起在商场里玩确实危险系数要大一些,可是大自然多美、多好玩啊!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第一反应是:总在商场里玩,可怎么发展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呢?  

自然观察智能是加德纳教授列出的九大多元智能之一,在当代文化消费中有很多用武之地,被广泛运用在美食烹饪、葡萄酒鉴别、鲜花养育、咖啡冲调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很多职业对这种智能也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厨师、园艺师、环境设计师、宠物专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海洋学家、矿物专家、气象学家等。

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也叫"Nature Smart")特指对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以及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比如云彩、岩石等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高级一点的自然观察智能还包括对自然事物或者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比如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或关联等等。

多元智能领域为什么如此看重自然观察智能?而作为从小在城市里生长的一代,自然观察智能对孩子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那么迫切地需要去发展他的自然观察智能呢?

因为,这种智能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不可或缺。

 

接触自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本来觉得人类接近自然不需要问为什么,人类的天性就是如此,就需要和自然中的各种元素接近。所以自然应该既在身边也在远方,就看每个人用什么方式去探索了,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

然而,在做了大量的研究调查之后,我发现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人的本性希望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建立联系,这种需求其实是有理论基础的,而且这个理论还有一个术语,叫“biophilia”,大意是“亲近自然的天性”。它指出:基因与进化史决定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在潜意识里寻找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就好像动物或植物会互相之间进行连接或沟通,婴幼儿、少年和老年人尤其如此。

现在,亲近动物和植物等自然疗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抑郁症、多动症和自闭症等预防和治疗当中了。比如国内的电子科技大学早在2015年就开始给学生们上园艺课,带领学生亲近自然,通过播种、培育等一系列的过程,以及阳光、水分、土壤的作用,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相互影响。2018年,电子科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又开设了800平米的五感花园,也就是通过自然景物刺激人的触觉和听觉等感官,帮助学生提升视、听、味、触、嗅等五感的敏锐度,从而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升自己的生活幸福感,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

 

自然观察智能与很多职业密切相关

2014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在环境科学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11个行业,分别是:

城市种植者 urban growers

水质技师 water quality technician

清洁汽车工程师 clean car engineer

原材料回收 recycler 

自然科学家 natural scientists

绿色建设者 green builders

太阳能电池技师 solar cell technician

绿色设计专业人士 green design professionals

海浪能源专业人士 wave energy producers  

风力能源专业人士 wind energy workers

生物燃料工作者 biofuel jobs‍

生物燃料工作者 biofuel jobs‍

(想了解详细内容,可搜索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sustainable-earth/11-of-the-fastest-growing-green-jobs/)

 

虽说这只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但是想要从事这些工作的话,大部分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自然以及与大自然沟通的能力。另外,大部分与自然观察智能相关的高端职业往往是偏理科方向。我工作的罗格斯大学有很多本科专业都要求自然观察智能与很高的数理化专业知识,比如气象学、海洋学、食品科学等。

很多的政府研究报告都显示,在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自然观察智能相关的职业都会稳步提升,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了。比如我家附近的普林斯顿大学,今年就从北京录取了两个环境政策方面的博士生。这两个学生不仅有过硬的本科和硕士学历,还都有实地进行空气质量测量和水体监测的实践经验。 

我平常的工作中,在对本科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一般会对学生的多种智能、性格以及价值观进行一系列的评估,然后才给出建议。所以这里先给大家简单举一个例子,让大家对职业规划工作有初步的了解,至于想要得到具体的个人职业规划,还是要寻求专业人士,运用专业工具。

第一个例子是我给一个大三学生做职业规划:

九月初,一个大三的学生与我约见访谈,邀请我为她进行职业规划。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她选修的一些地理专业方面的课程:入门课程,包括地球系统、改变全球环境、地理学历史和理论等;高端课程,包括地理学历史和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都是需要对大自然有一定兴趣和悟性,同时具备扎实的写作与数学基础才能学好的课程。

我们根据她成绩单上的课程选择、成绩、性格测试以及个人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喜好,发现她具备良好的自然观察智能,因此为她规划了继续研修地理学与政治学的双专业。职业规划目前是:结合地理学与政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到政府部门做城市规划与设计,当然也有可能去报考城市规划或者环保专业的研究生。这些规划都能很好地展现她的自然观察智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职业规划事例是关于大学本科生的。因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是反对向中小学生谈论具体职业规划的——中小学阶段还是为各种综合智能打基础、取长补短的阶段,假如过早把孩子的思路局限在某一个特殊智能上,很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全面发展,反而对长期发展不利了。

第二个例子是我的前同事在四十多的时候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这个例子主人公是我几年前的同事,她当时是我们办公室的秘书,负责一些报账、教学数据的登录和一些文字宣传工作等,工作本分踏实,让人信任。她有一个爱好,就是设计首饰,经常自己做一些很漂亮的项链、手镯,风格很是独特。办公室里谁佩戴了新饰品,她都乐于评价一番,还经常义务给大家改装或者修补损坏的首饰。

然而,将近四十岁的她偶尔也会发牢骚,说工作上不受重视、无聊等等。后来有一天,她突然宣布辞去干了六年的秘书工作,因为她在一家工艺品店找到了一个宝石鉴定的新工作,特别高兴!我们也都替她感到开心。再后来,我从社交网络上也能看到她时不时更新动态,比如说到纽约去上培训课,拿下宝石鉴定证书等等。

脸书上她写的四十岁生日感言是:四十岁才真正解放了自己,每一天的工作都像是玩耍。

写这篇文章时,我想起在她的辞职欢送会上,我们学校一个地质系的教授给了她一个送别礼物,就是一块在我眼里特别不起眼的小小的石头,但是她看到之后特别高兴,和那个教授就这块石头从起源到特性聊了半天。现在想想,她对石头的鉴赏力绝对是属于自然观察智能的一种。 

 

自然观察智能有助于激发艺术创意

唐代诗人王维应该是一位自然观察智能非常发达的人,你看他的山水田园诗歌,意境悠远,给读者极高的美学享受,比如这一首《鸟鸣涧》: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所写的落花、明月、鸣鸟、山涧这四种自然景物动静结合,且以动衬静。每一句都在描写自然美景,而整体看来又让全诗充满禅意。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画作也特别富有神韵。

像这样,因为自然而触发艺术创作灵感的艺术家数不胜数,王维无疑是那些有极强自然观察智能的人物中的杰出代表。

 

自然观察智能有助于增强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这个名字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他是来自英国的著名探险家,主持的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Running Wild with Bear Grylls)可谓家喻户晓,节目特点就是以一人之力在极险峻的自然环境中探险,自我生存。姚明、奥巴马等一系列名人都在他的节目中做过客串嘉宾,和贝尔一起在野外跋山涉水,就地取材猎取食物。

看过他的节目后,我深深佩服他对各种自然因素比如河流、岩石、动物、植物等深深的好奇心,以及由此进行的深入观察和了解,这些观察最后内化为他对自然的思考和野外生存的丰富经验。更令我钦佩的是,贝尔在对大自然的一次次探索中提升了自己的勇气,不断尝试挑战自我能力的极限,1998年他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有好几次差点死在那里,但这样的探险改变了他许多,让他对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有了更多思考。他曾说过,终点线总在人们想要放弃之后,就像黎明往往在黑暗之后一样,大自然的法则就是永远把最好的留给那些付出最多的人。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日本的江崎玲于奈说过的话:“一个人在幼年的时侯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科学巨匠,但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观察鸟兽虫鱼、风霜雷电。这些也许与考试成绩或者所谓的“成功”在表面上看来关系不大,但我相信,它们能够滋养孩子们内在的爱与善、好奇心与抗压的能力。

我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专业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带孩子接触自然的初衷,一方面是让他们接受一些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以后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时候,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一些力量。

 

杜菁芳

美国罗格斯大学文理学院教导处副主任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学博士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本文由杜菁芳原创,授权“向日葵国际教育”发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nc-jtjy@xhd.cn获取授权。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针对传统的一元化智能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更为全面和立体的智能理论。

加德纳教授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九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协调和肢体动作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存在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国际心理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理论中所体现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对素质教育最好的诠释。

 

“多元智能研究与应用”系列文章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