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庭教育首页

培养全球胜任力,优加青少推出APPB学习法

2020-08-11 03:38 作者:全球胜任力中心 来源: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分享到: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这些目标相互关联,提出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挑战,也成为实现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续未来的蓝图。

 

教育界对人类这一共同愿景作出回应,提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适应面向未来的学习与生活。2017年1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共同发布了《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首次对全球胜任力进行评估。今年4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测评标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766所大学参与了这一排名。

培养青少年具有全球胜任力,正在成为教育者们的共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被付诸实践。

 

面向未来的教育:

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全球胜任力是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是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素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会主动认识与探索世界,识别与欣赏不同观点,与不同文化背景者交流思想,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在对全球胜任力理论、核心素养框架和教育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特色与实践,我们建构了“优加全球胜任力模型”。

整个模型是一座全球胜任力大厦,以全球视野为顶,中国根基为底,六大核心素养为支柱,两侧是作为硬能力的人文科技素养与外语能力,中间是作为软实力的国际人才核心素养4C,即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创造与创新。全球视野强调青少年要不同层面地了解和理解世界,识别和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发现并积极应对全球问题,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硬能力与软实力像左右手,它们帮助青少年既拥有探索世界的能力,又不失对美与真情的追求。作为中国人,我们还强调扎根于中国文化生发出的顶天立地的力量,因此,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必须拥有中国根基。

 

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是什么样子?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优加青少学员的故事。

Alice是一个有光环的孩子。她是全国性大型演讲比赛年纪最小的优胜奖获得者,曾与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共进晚餐,三年级裸考PET并顺利通过,在多项不同的重要活动中担任英文小主持人。这些是可以用文字记录的闪光点。如果你遇到她,会看到一个笑起来很甜、有礼貌又古灵精怪的小孩儿,小小的身体里好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活泼又耀眼。这两种闪光之处,有内在的关系,就是我们说的全球胜任力。

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给Alice颁奖

全球胜任力教育提倡学习者从认识自己开始,主动探索世界。Alice如何主动探索世界呢?

她的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她喜欢拿自己说事儿,“我们讲‘have been to’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给的例句是‘Jack has been to China.’同学们模仿时一般都是把Jack换成Tom或者把China换成Italy,Alice不这样,她说:‘I have been to …’尝试着把自己的经历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里,她不但在学习知识、练习表达,而且会慎重思考,进行沟通交流。

 

Isabella去年上小学二年级,参加剑桥英语CAE考试,189分通过。

通过CAE考试是什么概念?至少相当于雅思7分的水平。雅思7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出来的分数,何况对于一个8岁的小朋友而言。但是,如果你以为Isabella只是一个英语好的学霸,那就误会了。她不仅英语好,而且兴趣广泛,对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阅读。Isabella的妈妈曾经留学英国,看过世界的她,期望孩子能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学习不同文化,看到和体验多姿多彩的世界。她说:“英语只是一个工具,我希望她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个工具去了解不同的社会人文,了解世界,而不光是停留在英语应试的这个环节上

 

Alice与Isabella都还是小学生,全球胜任力在她们身上,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活泼生动的学习与生活。从学一门外语到阅读世界,从每一次与他人的沟通到参加大型活动的自如,这些不同的体验,都在增加她们一种新的看世界的角度,也多一种参与世界的方式。

 

应用APPB学习法 

培养全球胜任力

全球胜任力是一项多维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要提升全球胜任力,青少年需要主动学习,并有时间和机会思考;要具有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善于观察世界,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要能自信地表达个人看法,同时愿意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与合作。

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优加青少教育于2020年郑重推出APPB学习法,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APPB学习法(The Activity-,Project-,Problem-Based Learning Approach),即基于活动、项目、问题的学习法,强调学生中心、真实经验、合作学习。

在优加,教师不只是在教室前面讲课,而是作为促进者(facilitator),运用APPB学习法,建立有利于探究、创造和深度学习的环境,引导学习进程,让孩子们在活动和项目中,主动学习,思考问题,学以致用。

基于活动的学习(Activity-Based Learning),青少年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通过丰富而有组织的活动,学习跨学科知识与技能,提升外语能力与人文科技素养。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青少年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真实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取得项目成果,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批判性思维、沟通、合作、创造与创新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青少年在教师的支持下,有意识地关注当地、全球及跨文化议题,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设计解决方案,并釆取行动。

 

下面,让我们看看厦门优加青少的陈老师如何结合时事热点,采用APPB学习法,将公共健康这一全球议题融入到英文课堂中。

首先是基于活动的学习,陈老师从展示2020年春节的“硬通货”——口罩开始,为学生演示不同口罩的防护作用,并播放一段介绍新冠病毒的英文视频让学生记录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学习新冠病毒事件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英语表达。

然后,陈老师准备了三篇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章,包括病毒科学、流行病学和公共治理,让学生分组阅读,并画出思维导图。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陈老师设计了一次模拟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会议,学生作为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代表,讨论是否将此次疫情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整合出行动计划。

最后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陈老师给学生抛出了一个更为开阔的问题:如果疫情发生在我的家乡,作为市长的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人口结构、政府动员能力、医疗资源、媒体资源、物质资源、文化传统等角度制定行动计划。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提升全球胜任力,并不是要开设一门叫作“全球胜任力”的新课,而是可以将这个目标融入现有课程,应用APPB学习法,进行跨学科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与技能,还结合自己的经验主动探索,寻找问题解决方案,锻炼沟通、合作、批判性思考等多种核心素养,进而有可能树立起为人类世界变得更美好、和平的理想,并在适当的时候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