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化解家庭教育难题的5种方法,你一定用得到!

2021-02-22 11:08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

分享到:

摘要:

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开学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很多家庭在开学后都有同一感受:终于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让老师好好管管了。家长觉得终于松了一口气了,可是家长没有想过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教给孩子的是知识,是认知,对于很多细节上的教育需要的还是父母。

 

从广义的角度讲,教育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在校园内、工作时间内完成,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受地点、时间约束,并且很难满足个性化需求。为了实现突破,学校和家庭都做了各种努力,家长希望学校能突破学校场景管理学生,而学校则试图通过管理家长来实现同一个目标。事实证明,在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让教师个体突破校园场景履职,与通过管理家长来管理学生,犯了同样错误,即超出了各自的职责限度。虽然有教师或家长自愿超出职责的案例,但并不意味着这种个体自愿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责任必须。

 

第二种是社会教育。广义指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实施者包括社会培训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这种教育的弹性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满足了学习的终身性、广阔性、层次性、多样性、相长性,相应也存在着多变性、复杂性和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与考察的模糊性等问题。

 

第三种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三个教育中是最重要的,这在国际教育领域是一个公认的常识。孩子要承担教育的最终后果,同时家长也是这一最终后果的受影响者,对于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中国家庭,孩子的生活将一辈子与家长有关,70岁老人仍然会被90岁父母各种提醒嘱咐,中国家长永远赋予自己更多的责任和权力。

 

如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令中国家长满意,他们就会想办法在家庭教育角度补充,从而将家庭教育向其他两种教育延伸,以致于家庭教育承担了更多溢出职责。

 

通过多次与家长互动,我了解到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下面是我总结的5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

 

 

一、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分享中,99%的家长在互动时提出的问题是:孩子的缺点、问题、错误以及各种不良习惯应该如何解决,却鲜见家长首先说自己日常教育的问题,然后问如何通过纠正自己的问题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不解决孩子为什么(WHY)会有这个问题,只研究如何(HOW)解决问题,那问题只会以不同方式反复出现。同时根据我多年观察和研究,几乎孩子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最终的WHY都是家长。

 

 

我在《和孩子一起定制未来》一书中引用了一个比喻: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要想把复印件做得更好,或者修改复印件上的错误,首先应该是改原件,而不是去改复印件,原件改好了,复印件肯定不会差。当时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解决WHY的问题,也就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

 

家长如果只想解决孩子的问题,觉得自己啥问题没有,很完美,只是孩子不行,只能说作为家长无视基本事实,并且关闭了解决孩子问题的大门。

 

 

二、和孩子一起成长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采霞教授曾经写过一本家庭教育的书《幸福就是一起成长》,书中强调家庭教育不仅仅只是孩子成长,更要家长跟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

 

 

我长期在出国留学服务行业工作,经常看到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出国,但却并不了解出国留学,最终事半功倍,未取得预期效果。也见证了许多家长通过开阔眼界与孩子同步成长,进而培养出了真正具备国际视野、胸怀和思想的孩子。

 

以下的话来自一个家长的分享:“把孩子送到离家万里、完全陌生的环境,去与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一起去交流、去碰撞,比把他留在家长身边,接受单一的教学体制,我觉得进步会更快,成长的会更加全面。经过几年的磨练,他们有了多种语言的基础,有了全球视野,将来应变社会变化的能力会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有了这种家长,孩子未来可想而知。

 

 

三、培养孩子没有速成法

 

许多家长希望只要通过一件事、一次努力,甚至一次触及灵魂深刻谈话,就能解决孩子所有问题,这种情节只存在于电影中。培养孩子是一个长期主义过程,没有奇迹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没一本秘籍可以解决全部问题。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琐碎和不断重复,家长有一句口头禅“这个错误,我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犯!”讲这样的话,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实上行不通。

 

错误发生一次就改,在中国古代叫“不贰过”,孔子说弟子颜回是圣人,理由就是“不贰过”,孩子不是圣人,凭什么“不贰过”?!

 

 

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都要发挥作用

 

我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分享时,现场人员中大多数是母亲,甚至爷爷奶奶都在场,父亲一般不会超过30%。

 

这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以致于出现了一个名词——丧偶式教育。家庭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教学理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用互补且紧密交集,涵盖生活、知识、技能、经验、思考、规划等各个方面。

 

许多父亲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要么缺位,要么只擅长从道德或宏观角度谈教育细节,真正是不折不扣的“猪队友”。

 

 

五、了解家庭教育的正确模式并采取行动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曾将家庭教育模式分为了四种:

 

第一种是忽视,家长认为孩子成长到某个阶段就自然具备同龄人在这个阶段所具备的一切认知和能力,好像孩子是靠某种神秘力量教育似的,这种希望孩子靠自我力量、环境力量成长的家长非常可笑,但却又非常普遍。

 

第二是放纵,对孩子各种各样要求无条件满足,孩子想干啥就干啥。

 

第三是集权,家长把所有权利集于一身,但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逐步具备决策能力,集权只能培养出妈宝男。

 

第四种是权威,权威建立在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这是戴安娜最推崇的模式。要做到这一点,我的经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将自己当成一个教练,教会孩子自己看世界、看自己、看未来。

 

 

我曾经受一位家长之托,与其孩子沟通人生规划,见面前家长反复殷切嘱托,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聊天时,我顺口问孩子就读哪所学校,他说出了一个北京家长梦寐以求的高中。我又问他在学校的排名,听完排名,我觉得好凡尔赛,按照这个排名,基本上就是想上清华就上清华,想上北大就上北大。

 

与孩子聊完,我问家长:“您家孩子这么出色,您和夫人又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师范大学的教师,还有什么可焦虑的?”

 

家长回答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第一次都会犯错,是父母都会焦虑。”

 

是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担起了重大责任,即便孩子再优秀,即便自身条件再有便利,仍然会为可能犯错误而焦虑。

 

希望家长们可以每日三省吾身,将教育孩子的过程变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并在成长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本文由著名人生与职业规划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清华经管EMBA,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兼商学院院长杨明老师原创,向日葵国际教育独家授权发布。欢迎分享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向日葵管家:xhdjtjy,申请授权!

 

更多文章推荐:

春节必备 | 藏在压岁钱里的财商教育秘密!

在游戏和故事中体验、感受和探索拼音符号的意义

新学期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杨明老师来支招!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