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当孩子遭遇“自我接纳”困境时,也许你可以这样做

2021-01-08 09:42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

分享到:

摘要:

 

如果你因自己的某些不同被孤立,你会想要改变自己吗?

 

“童时故事”电台播出的有声节目《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就是一个拥有红色长发的女孩儿。安妮经常因为自己的头发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人,包括安妮自己,都认为这红色的头发太难看了。

 

《绿山墙的安妮》第14集:受难的百合少女.mp300:0012:32未加入话题
 
所以当一个商人哄骗她可以购买自己的染料把头发染成黑褐色时,安妮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可结果呢,安妮的头发不仅没有变成漂亮的黑褐色,还被染成了绿色。

 

童时故事版安妮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像安妮一样在意自己的外貌,除了孩子天生有对美的追求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就像安妮一样,正是因为她的红头发总是受到别人的嘲笑,大家都觉得不好看,所以她才会想尽办法改变自己头发的颜色。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追求同伴、家长、老师的认同感。一旦这种认同感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质疑自己、自卑等一系列消极情绪,进而发展为对自我的不认同、不接纳。

 

我看过一本名为《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的绘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卡米拉的小女孩儿。卡米拉处处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喜欢她。卡米拉爱吃青豆,可糟糕的是,她的朋友们却都讨厌青豆。为了和朋友们保持亲密的关系,卡米拉决定不再吃青豆,甚至强迫自己像朋友们一样讨厌青豆。

 

 

糟糕的是,有一天,卡米拉的身上突然长出了各种颜色的条纹。在医生的建议下,卡米拉吃了一粒胶囊,可接下来,她身上的条纹变成了彩色的斑点,身体也变成了胶囊的形状。越来越多的人来帮助卡米拉,从心理学家、过敏学家、草药学家、营养学家、精神学家,到一位年老的巫医、一位智者,甚至还有一位兽医。可每一种所谓的疗法只是让可怜的卡米拉的外形变得更奇怪。

 

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一个老奶奶突然带着青豆来到卡米拉家。卡米拉看着自己喜欢的青豆,最后鼓起勇气吃了起来,她终于愿意承认自己的喜好。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卡米拉身上的条纹突然消失了,她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卡米拉戏剧化的经历引人深思。因为想要讨好朋友们,所以她不接纳爱吃青豆的自己。对自我的否定不仅让卡米拉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连身体上都发生了可怕的变化。

 

好在,故事的最后,她勇敢地接纳了自己,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孩子并不是勇敢的卡米拉,他们更像绿山墙的安妮,会努力、甚至通过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来获取他人的认可。

 

 

这时,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困境,帮助孩子接纳自己。

 

那么,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1

 

真正接纳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遭遇自我接纳的危机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我真的接纳自己的孩子吗?

 

我曾经教过一个小女孩儿彤彤。彤彤对数字不是特别敏感,因而在数学学习上稍微有些吃力,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不太理想,彤彤也因此十分没有自信。为此,彤彤的妈妈也找过我几次,言语中满是对彤彤的不满,觉得自己和彤彤爸爸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为什么彤彤的学习成绩会这么不好。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彤彤特别喜欢音乐和舞蹈,音乐课上老师教的新乐器,彤彤一学就会;舞蹈课上老师教的新动作,彤彤也是班里学的最快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鼓励孩子的好机会,就私底下找彤彤聊天,没想到孩子却问我,自己音乐、舞蹈学得好,妈妈会不会表扬她?

 

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和彤彤一样,希望得到父母的接纳和肯定,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当一个孩子能够被自己的父母无条件接纳时,他生活的家庭环境一定是一个充满爱的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孩子自然能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我们在谈论“无条件接纳”时,并不是不加筛选地接纳孩子所有的要求、所有的行为,接纳不是放任事情的发生,也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简而言之,我们需要无条件接纳的是那些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比如孩子的外貌、孩子的消极情绪等,而对孩子那些无理的要求、不好的习惯等可以改变的不好的行为,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能无条件接纳的。

 

举个例子,在《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因为想要漂亮的头发所以偷偷给自己的头发染了颜色。在这个事件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接纳的是安妮对美的追求、期待获得他人认同的想法,因为这些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我们不仅要接纳,还要予以理解。安妮如果想染头发,可以事先跟父母沟通,想想染头发虽然美,但也有可能引起同学的议论,然后再下决定,而不是偷偷染头发。同时,在理解安妮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帮助安妮正视、接纳自己的头发。

 

童时故事版安妮

 

当家长能够接纳孩子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才能在孩子遇到自我接纳危机时,真正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同感。

 

 

2

 

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客观、

正确的评价

 

演员陶虹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道这样一件事:

 

自己的女儿徐小宝,小时候曾因为被同学说长得丑,回家伤心大哭。

 

面对难过的女儿,陶虹并没有拿“你一点也不丑,你最漂亮了”这样的话安慰她,而是问女儿:“你觉得你长得丑吗?”

 

女儿回答说:“不丑”。

 

陶虹又问:“那你觉得你长得漂亮吗?”

 

女儿说:“我长得漂亮”。

 

随后,陶虹对女儿说道:“那我很诚实的告诉你,你长得不丑,也不漂亮,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特别棒的事情,就是你长得独一无二,谁都没办法复制你。”

 

 

陶虹的回答是十分睿智的,既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没有对孩子的外貌进行盲目的夸奖,还让孩子对自己的外貌有了正确、客观的评价。

 

大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时,出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想法,通常都会对孩子说“你很漂亮”之类的话语来安慰孩子。可这样的回答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对自己外貌的不自信,因为不论妈妈如何说自己漂亮,外人对自己外貌的评价始终是不会变的。只有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正视了那些所谓的“不完美”,孩子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3

 

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德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奥托·瓦拉赫在年幼时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才能,甚至一度被认为智力有缺陷。上中学时,父母认为学文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不料一学期下来,老师告诉他们瓦拉赫虽然用功,但在文学上实在不是可造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不但没有获得成功,成绩还在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老师的鼓励让瓦拉赫重燃学习的信心,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瓦拉赫效应”。

 

它告诉我们: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因此,想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则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找到孩子智能的最佳点。

 

当然,这首先需要作为家长的我们对孩子有足够的的了解,多花时间陪伴他们,观察他们,与他们沟通,了解孩子身上的特性。同时,对于孩子的爱好,家长不能轻易地否定,还要给予鼓励,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机会感受到“我能行”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总之,当孩子遭遇自我接纳困境的时候,家长要予以更多的理解和沟通,并适时进行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正视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加从容和淡定。

 

*本文由童时故事编剧豆豆姐姐原创,“向日葵国际教育”经授权发布,欢迎分享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向日葵管家:xhdjtjy,申请授权!
 

更多《绿山墙的安妮》伴读文章

 

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就是不懂得感恩?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有朋友?

 

那个“犯错”的孩子,有时特别委屈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