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专家专栏 >

谷贤林:包容与合作——开启未来人生之门的两把钥匙

2018-06-05 11:21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谷贤林

分享到:

摘要:

开启未来人生之门的两把钥匙就是“游戏”和“体育课”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未来教育的挑战:视野·素养·选择”。看到这个主题,在为论坛准备发言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美国21世纪学习合作组织”提出的四种“学习与创新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创造力,简称4C)、五种“生活与就业技能”,也想过各种不同版本的核心素养。但是,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作为一个家长,考虑到今天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其对孩子们未来发展产生的挑战,我个人认为,中国孩子应对这些挑战最缺的素养是"包容"与"合作",因此,我把发言的题目定为:包容与合作——开启未来人生之门的两把钥匙。

为什么是包容与合作?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行为存在关联性。今天,绝大多数父母都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在精神层面,比如尊重与包容方面,父母给予的则少很多,甚至有时对自己剥夺了孩子本该享有的包容、尊重的行为都没有意识,而且还觉得理直气壮。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误,哪怕是少一个英语字母、错一个标点符号或书写不规范一点;我们不允许孩子学这个、不允许孩子学那个……我们都希望孩子成功,也觉得这么做能保证孩子成功,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也就剥夺了他尝试、探索、通向成功的机会。

 

一个人只有什么都不做,他才永远都不犯错;或者只做一些简单的、常识性,对他没有任何挑战性的事,他也不会犯错;同样,我们剥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也就是剥夺了他的自主性与责任感形成的机会。一个唯唯诺诺、缺少责任感的孩子,他怎么会成为成功者?

 

作为家长、老师,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孩子“平庸”的责任推给孩子自己,很少反思;甚至全然没有意识到缺少“包容”对孩子成长、成才、成功的影响;更没有意识到孩子有意无意模仿、习得上一辈行为方式后,对他与他人交往、合作产生的不健康的影响。

 

我们都接受过教育,都看到过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这张照片,照片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合影。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一共向美国派遣了四批120名留美幼童。他们当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到1881年项目半途中止,120名幼童中,只有詹天佑、欧阳赓2人大学毕业,其他一半在大学1、2年级,一半在中小学学习。除在美早亡和在中法、甲午战争中捐躯的23名幼童外,剩下的97个孩子后来都成为了成功者,都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中有担任总理的唐绍仪,北洋大学校长的蔡绍基,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

       

当我面对这段历史时,很自然地想问这样一些问题,这些孩子为什么都能成才,现今的孩子与这些孩子相比,有哪些优势,又在哪些方面不如他们?

 

这120个孩子到美国后,都寄宿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人的家里,有的在那些人家住了十年。好几年里他们穿着长袍、拖着辫子,没有形成讲卫生的习惯,但是,那些美国家庭接纳了他们,并包容了这些。如果当时缺少包容或者接纳,他们只能被送回来,也就不可能有他们后来的成功与贡献。有时候我想,如果今天非洲、中亚、拉美一些不发达的地方有120个孩子到我们这儿会怎么样?我们有多少家庭愿意让这些孩子寄宿十年,在我们这儿受教育?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包容,因为没有包容就没有尊重,没有包容就没有合作,无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功,包容的影响是一样的。

 

再看看与我们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那里的成功者又有些什么样的特质。根据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先生文章提供的数据: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75名外籍CEO中印度占据10席,比如,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还有百事、万事达、诺基亚的现任CEO以及跨国银行巨头花旗集团和德意志银行的前任管家都是印度人。在外籍高级副总裁(SVP)中,印度更是人多势众。那么,印度人靠什么成功?

 

从人口的角度来说,我们比印度人更多一点,从高等教育来说,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比印度多。我们经常说,印度有种姓制度,印度在很多方面发展不平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忽视了这些差异、复杂的现象带给印度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让印度人学会了“包容”。印度是一个非常多元的国家,有10个大民族,100多个小民族,400多个部族。印度有7种主要宗教,在这样一个如此多元的国家生活,必须要学会包容、理解、尊重、适应他人的文化与信仰,并学会如何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能力。这是我们孩子的劣势。

 

今天,无论是在中国本土的跨国企业,还是在国外的跨国企业或国际机构,都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在这样的机构里工作,既需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行为方式,也需要我们尊重、理解他人的一切。在一个日益全球化时代,如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自己说了算,没有包容,无法跟人合作,不要说成功了,找一个理想的、能够胜任的工作可能都很难。在我看来,创造性固然重要,但是 如果没有包容,创造性也可能会转化成嫉妒心。这类例子在中国留学生身上并不少见。 

 

包容与合作的未来价值

 

当今,中国的发展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这里集中讲两个方面:人工智能与老龄化。根据牛津大学卡尔• 弗雷(Carl Frey)和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 Osborne)教授的报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20年,美国几乎一半的就业岗位、印度三分之二的岗位、中国四分之三的工作岗位都可能被计算机取代。这也就意味着,今天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在大学毕业之后所从事的职业有75%都不是今天的这些职业类型。但我们的学校教育是按照现在的职业类型在培养学生。去年,马云也在一次会议上说:“如果我们按照今天的方式教育孩子,我相信未来30年中国的很多孩子都找不到工作”。那么,我们该让今天的孩子学什么才能保证他们未来成功?

 

一直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都非常注重“阅读”“写作”和“算术”等认知能力的培养,智能机器早已在“阅读”和“算术”上超越了人类,在写作上也在准备超车。请大家看一个小案例: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用时25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而且,机器可以不吃饭、不休息。那么,未来教育到底该教学生什么才有助于他们成功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到了100年前,当机械力和电力代替人力、牛力和马力的时候,那时候教育是怎么应对的?虽然机器代替了人力,但是它没有办法代替脑力,所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开始对人脑下功夫,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这使今天的社会比以往更加繁荣、富裕。今天人工智能虽然能够逐渐代替人的阅读、计算、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它无法代替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能代替我们相互之间的包容、同理心,更不能代替我们之间的交往。在我看来,这些就是未来教育的着力点,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强调包容与合作,因为这是人工智能代替不了的。

 

老龄化是另一个世界性问题。据统计,未来3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一倍,8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是今天的3倍。欧洲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1/3。同时,未来30年,中国退休人口将超过6亿。除了欧洲跟中国这样的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也是如此。进入老龄化后,如果一个国家适龄的劳动力不足,要维持正常的经济发展、社会运行就需要到其他地方引进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如果我们国家“二孩政策”的出生率不如预期,也只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发展问题。今天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

 

对我们来说,有两种可能:

 

  • 今天很多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西安工作,到时候可能变成在巴黎、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伦敦工作;

  • 有很多来自非洲、东南亚、南亚与我国在各方面都不一样的青年在中国很多大城市从事生产与服务性的工作。

     

    不管那种情况,都离不开包容与合作,否则,无法友好相处。那样的话,不仅不能给社会增加财富,反而会为解决冲突消耗社会资源。包容与合作影响到我们未来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们未来每个人的生活。

     

    在哪儿教孩子学会包容与合作

     

    与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今天,至少在相当多的城市里,孩子在学校里的时间比呆在家里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因此,让孩子学会包容与合作,学校责无旁贷。

     

    1.开设跨文化课程、实行跨境交流。

    中国有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西方,也特别强调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理解、联想等心理活动中产生某种情感反应。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教育国际化为我们设置跨文化的课程提供了便利,而日益富裕的生活也为孩子跨境交流提供了可能。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坐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相互观察彼此的一举一动,他对彼此的行为、思维方式、文化理念、价值观的理解要远远比从书本上学到的直观得多、印象深刻得多。

     

    2.重视游戏、体育课的作用。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不断地提醒孩子,要学会包容他人,要与同学搞好关系、多与同学交流、合作,但是,孩子有时就是做不到。主要原因是我们对“游戏”和“体育课”重视不够,不知道“游戏”和“体育课”能够让孩子亲身体验相互谦让、包容、合作的重要性,不知道只有当孩子在反复循环的游戏与体育活动中,把这些要求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品质时,它才会随时随地的产生作用、发挥影响。否则,可能是这次要求做到了,下次就不一定。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教给孩子“包容与合作”比留给他们物质财富,更能帮助他们打开通向未来成功人生的大门!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