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教育观察 >

孩子有拖延症,怎么办?|实战篇

2018-04-27 11:18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谷婧

分享到:

摘要:

拖延症系列第三篇——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用建议!

昨天, 大概夜里11点半钟,楼外隐隐约约传来了一个小姑娘的哭声,夹杂着妈妈的呵斥。因为夜里声音传的比较远,以至于在房间里的我都雷到了。妈妈责备孩子很晚了作业却还没有完成,女儿一边哭一边还委屈地喊着“妈妈,妈妈”,着实让人心疼。不由地想,如果孩子能够及早完成作业,也许这位妈妈不会这么生气,而如果这位妈妈能够对孩子的拖延问题有更好的策略,也许用不着冲孩子发火……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看,动物们并不需要对每天的时间进行管理,而是随心随意地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在我们人类的大脑里面也同时存在着负责及时行乐的边缘系统(就像图中及时行乐的猴子),以及负责制订和履行计划的大脑前额皮层(理智)。

对于成年人,每天的行动都是两种系统的博弈决定的,对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的孩子(临床心理学最新研究发现,人类要到25岁左右大脑发育才能完全、真正进入成年),让他们进行时间管理,战胜拖延更是不小的挑战。一般来说,经过提醒,孩子能够将事情完成,并不算是严重拖延;只有经过三番五次的提醒,事情还是没有做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拖延症。战胜有拖延倾向的行为或者严重的拖延症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方法还是有的。毕竟拖延的问题严重化,可能发展成为孩子处理问题的习惯和恶化亲子关系的导火索。我们继续探讨一下帮助孩子战胜拖延的实战策略。

0-6岁学龄前儿童

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从没有时间观念到严格的遵守时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01

从小开始认识时钟上的数字,告诉孩子分针每过一格代表5分钟,时针每过一格代表一个小时,增加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这种方法2岁以下宝宝就可以开始实行。

02

对于小孩子而言,时间这种抽象的概念可能很难理解,他们也没有办法通过简单数字的变化理解时间的流逝。家长可以利用沙漏这类具体的计时工具提醒孩子,让他们通过沙子的流量来理解时间的流动,从而培养时间观念。

03

给孩子讲一些有关时间的绘本或者故事,或者通过卡通动漫、幽默的方式让孩子懂得时间。这种方法对于3-6岁宝宝比较适合。

04

在谈话中引入时间观念,比如再过10分钟我们就出发,再过5分钟活动就要开始,我们锻炼的时间为1小时等,加强孩子对于时间的管理意识。对于3岁以上孩子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强化时间观念。

小学阶段

引导孩子将目标分解为可行小目标

拖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很少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这有时候跟目标含混不清有关。乔治·多兰(George T. Doran)1981年在美国的《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用S.M.A.R.T方法写出愿景及管理目标》的文章,提出了SMART原则,从此在美国的企业作为一种目标管理的有效方式而被广泛使用。SMART原则中,一个可行的目标需要具有以下5个特点: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e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间限制的(Time-based)。

例如,一个孩子想要成为一个文学家,这个目标是远大的,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可行的小目标。比如,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成为文学家的必须,那么“多读书”就是与成为文学家这个理想相关的小目标,这种联系在孩子们心中建立,可以成为主动读书的动力。

但是,“多读书”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读了一章是读书,只读了两行也是读书,所以目标中需要明确读书的量和内容。例如,每周读一本书,每天读一个章节或者一首诗。具体的目标需要限定时间和可测量的量,这些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共同追踪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给与适当的奖励或者作出合适的调整。当孩子明确自己在一定时间内需要做到的事,就可以去自主地思考应该在某个时间段做什么才能完成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把关的一点在于,这个目标孩子能否完成。如果目标太过简单,孩子很可能很快对这件事失去兴趣,只随便做做;但是如果太难,孩子可能会更加的拖延,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不到。当然,难度的衡量也不一定能一步到位,家长和孩子可以在试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合理的调整。

中学阶段

帮助孩子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

学会制订计划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有重要帮助,具体的计划可以包括学期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等,在计划中可以列上时间点和重要事件。时间管理专家阿兰·卡凯因说“计划是将未来带入到当下,这样你马上就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创造未来”。

01

制订日程表,具体到每一个钟点,列出需要做的事情,这样做是为了确认在即将到来的一周里已经安排好了哪些时间。通过这张表格可以了解自己有多少时间用于完成目标,并将自己的进步记录下来。

02

制订计划可以将事件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这样能够避免拖延者总是用“紧急任务”做借口,把重要的任务一直往后拖。

03

计划里的事情需要尽量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大堆不感兴趣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会是负担,完成起来自然会有出现问题。

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提高孩子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在之前的文章中(参看孩子有拖延症,怎么办?| 解决之道),我们提到了增强孩子的专注力需要减少周围环境的干扰,注重营造孩子的学习氛围。另外找出那些耗费精力,并对进步无益的事情,比如有些孩子沉溺的网络游戏。如果这些事情无助于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么就不要去做它。鼓励孩子对于挤占自己时间以及大脑空间的人和事情,进行选择和扬弃。对难以割舍的网游和ipad等可以进行断电几小时至几天的训练。

我们的大脑通常无法同时胜任多件事情,人的注意力从一件事情切换到另一件事情大概需要0.7秒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需要专注于设定的目标。研究表明合理作息、定期运动、动作游戏等可以改善大脑前额皮层功能,有助于增强大脑制定计划、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的能力。

课外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视觉认知功能;才艺课程也有助于培养手眼协调和空间位置概念,从而增强大脑处理问题的能力。

合理用脑还需要避免大脑疲劳,尽量不让孩子的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而应该给予适当的调节和放松休息。

改变对孩子拖延问题的态度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提醒的次数很多,批评的声音很大,但这些外部力量对孩子行动的促进作用收效甚微。看来外因还是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啊!因此需要努力寻找孩子产生拖延的内在心理因素,例如完美主义心理、自卑心理、畏难情绪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克服这些拖延的心理因素,同时增强孩子积极做事情的内在驱动力。

孩子的做事习惯具有模仿性,受家长行为的直接影响。如果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一边看手机,怎么能指望孩子专心的做作业呢?如果家长是善于制定和执行计划,做事不拖延的,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孩子的做事习惯。批评与指责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拖延的问题变得严重。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拖延时的态度。如果想让孩子变得积极,那么家长首先要具有积极的心态哦!

本文由谷婧原创,授权“向日葵国际教育”独家发布。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公号转载,请发邮件至nc-jtjy@xhd.cn获取授权。

谷婧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