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聚焦热点 >

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思考力——批判性思维 ∣ 洞见

2018-09-04 04:15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

分享到:

摘要:

批判性思维:国际人才核心素养之一

近一百年的教育,对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强调越来越多。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一书中提出“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ought),将其定义为“能动、持续、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支持它的证据得出结论。”这是批判性思维的不同表达方式。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社会尤其是企业主,开始寻求那些思维强健的人,然而具备良好批判性思维和解决策略的人凤毛麟角。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美国教育部委任18名专家组成了全美优质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并提交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的报告。该报告研究了当时美国教育的“退步状态”,其中就披露了美国青少年缺乏批判性思维,具体表述为:“许多17岁的青少年并不拥有我们本希望他们拥有的‘高阶理解智能’(Intellectual Skills),他们中的40%不能根据书面材料做出推论;只有30%能解决需要若干步骤的数学问题;仅有20%能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此报告一出,随即掀起了美国批判性研究和实践的浪潮。

如今,这一浪潮也影响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研讨会”,每年邀请10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参会,共同研讨批判性思维的理念、方法、技能及测试。部分高校开设有批判性思维课程,中小学批判性思维教育也在逐步推进。

在《培养国际化人才:家庭教育的作为》一书中,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益民教授、美国日内瓦文理学院教授John J. Liu、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及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胡敏教授发表了他们的独特见解。本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四位的精彩观点进行了解读,探讨批判性思维与终身学习力、文理教育、家庭共读及全球胜任力的内在联系。

批判性思维

终身学习力的支柱

“所谓全球化人才,无非是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当前从国际热到国内的‘国际人才核心素养’,已经有很多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有两条特别重要,一条是开放的胸襟,一条是批判性思维。前者是‘善于肯定’‘善于接纳’,后者是‘善于否定’‘善于甄别’。这两种能力看上去是相反的,但是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是我们都需要的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力的两个核心支柱。”

——高益民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高益民教授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发表演讲

向日葵笔记

高益民教授认为,开放的胸襟是一种能够接纳差异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看不到世界。好比有人出国多年,依旧无法认识、融入异国文化、环境,就是缺乏肯定的能力。相应地,批判性思维则是一种反思的能力。通过批判性地思考,人们对一件事产生怀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寻求证据,得出结论,以此解开疑惑,刷新知识,重构思维。综合运用这两种能力,才能培养出终身学习力。这里有个例子,是人大附中美国分校的一位中国高中生与高益民教授的对话,看看美国高中如何培养学生开放的胸襟和批判性思维。

教授:到美国学习有什么感受?累不累?

学生:很累。

教授:什么最累?

学生:学文科最累。

教授:文科不是很好学吗?年代背一背,名词解释、解答题背一背,最基础的一种能力,记忆力。

学生:不是,我在高中学历史,比如学美西战争,美国和西班牙为什么发生这场战争,战争当中什么事件最后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大家都得自己查资料,然后把论证的课题和史料提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论证进行打分。

由这段对话,我们得以窥见中美高中教育之间的差异。当国内高中还在强调背诵记忆知识的时候,美国高中已在倡导学生深入问题核心,从原因、结果、影响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接纳不同立场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

文理教育的核心

“批判性思维是文理教育的核心。文理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鼓励学生批判地、怀疑地对待所学的知识和接触到的事物。”

——〔美〕John J. Liu

美国日内瓦文理学院教授

John J. Liu教授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发表演讲

向日葵笔记

John J. Liu教授提到,文理教育(Liberal Arts)的基础核心源自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的“自由七艺”(La Liberalaj Artoj),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合称三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四艺)。现在,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文理教育指“大学或学院旨在提供一般知识和培养思想能力的课程,而不是职业或技术课程”。换句话说,文理教育要培养的是灵魂健全、到达博雅高度,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它强调人要有广博的学识,正如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所形容的:“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理教育的内涵也随之变化。美国巴德学院的乔纳森·贝克(Jonathan Becker)认为:“现代文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效交际及公民义务的能力,其特色是有一套灵活的课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要求学习的内容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它交互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直接使用批判性的读本。”

不仅如此,美国哈佛大学在对文理教育的定义中提到:“它使人反思自己的信仰和选择,使人的自我意识更加鲜明,让人批判性地看待自己先前的假设和动机,更具创造力地解决问题,更深刻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以及更完善地应对每个人可能遭遇的生活的、个人的、职业的和社会的问题。”由此可见,文理教育要培养的是一个能够批判性思考社会问题的人。让孩子从小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批判性思维

在家庭共读中激发

“我一直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家庭共读。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选择中外名著去读,并就一本书的内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激发批判性思维。”

——余党绪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余党绪老师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发表讲话

向日葵笔记

余党绪老师指出,中学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和讨论,达到思维开发与训练的目的。

中国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关注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热点话题,若得不到关于热点足够多的信息,就有可能造成对新闻事件的曲意解读。

我想到一种替代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因为亲子讨论所需要的内容都在这一本书里面,通过对书内容的讨论,达到对孩子进行思维开发与训练的目的。

具体怎么操作呢?举个例子,可以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读《鲁宾逊漂流记》,半年的时间读《悲惨世界》,在阅读的时候家长设计一些问题,与孩子共同讨论,这样也可以达到对孩子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目的。

批判性思维

全球胜任力的基础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看到,优秀的学校在全球招生,优秀的企业在全球揽聘人才;反过来可以说:孩子的学习跨越了国界,国际化人才的成长之路向更多人开放,更多个体拥有机会进行全球化学习、工作,与遥远空间的人交往、合作;当然,竞争也变得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

——胡敏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

胡敏教授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8)”发表演讲

向日葵笔记

胡敏教授表示,未来的挑战既包括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依旧停滞在以应试背诵为主,未来跟人工智能相比,我们不仅没有优势,还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评估方式,都在发生改变。2017年1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了PISA2018“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评估框架。PISA之父,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Andreas Schleicher介绍了此框架下的四个目标维度。

  1. 能分析在地区、全球和文化上有重要意义的议题
  2. 能理解和欣赏不同的看法、立场和世界观
  3.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
  4. 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

首先,我们要想在全球问题上形成个人观点,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与批判性思维结合,提出问题、寻找论据、推导结论。此外,我们要保持开放,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参与跨文化活动。最后,我们能够采取明智的反思性行动,参与到改善自己的社区和其他地区人们的生活条件中。由此可见,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是获得全球胜任力的基础。

事实上,我们身边有不少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榜样。胡敏教授分享了新航道一位女同学的事迹,“她自幼热衷公益与环保事务,高中时参加了环保社团,为学校建立了三个废旧电池回收处、可回收物垃圾站,孜孜不倦地做了大量分类垃圾知识宣传。今年,临近大学毕业时,她报考了全美排名前10的杜克大学数据分析专业的研究生。”这位同学选择数据分析而不是环保专业,是希望以后将大数据应用到环保领域,小到一次性餐盒处理,大到环境治理。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审视、评估和甄别取舍,就体现了她的批判性思维。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她才能将多元的认知,落实到行动上,参与跨文化交流,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看了以上4位的精彩观点和我们的详细解读,您是否对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有了新的认知?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国际家庭教育的经验、理论,敬请阅读《培养国际化人才:家庭教育的作为》。

该书汇集34位全球顶尖学者与专业人才,全面解读国际化人才培养热点话题——全球胜任力、核心素养、人工智能、国际榜样、校长视角、中国式家庭如何与国际接轨。这本书也是我们“向日葵读书会”的8月推荐图书。

8月推荐图书

每月读一本好书

成为孩子眼中爱读书的爸妈!

参与方式

  • 读过推荐的图书和文章,有所感悟,在文章后评论并参与讨论。
  • 或将感悟写成文章发给我们。一旦采用,即有稿费!投稿邮件地址:nc-jtjy@xhd.cn。
  • 如果您的评论点赞数最多,或文章被采用,将有机会成为本月最佳“向日葵爱读父母”,获赠下月推荐图书一本!

(统计周期为文章发布起一个自然月,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所有。)

 

整理:黄小芮(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审稿:李若曦(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责编:张  璋(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本文由“向日葵国际教育”独家发布。

活动预告

拼音大冒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拼音 | 童时游戏会(优加专场)
万圣节尼尔斯带你游瑞典 | 童时游戏会亲子活动火热报名中